相信關注時事的蟻粉都知道,這些都是本地政治領袖演講中常用的字眼,無論對國人信心喊話、或是勾勒和諧幸福的願景,都完全用得上。
黃循財副總理在今年種族和諧行動論壇(HarmonyWorks! Conference)上的演講自然離不開這個主題。
不過,黃循財這回引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為例,闡述了一個人們彼此不信任的分裂社會,可能造成的危險。
引美國為例 提醒國人勿對彼此失去信心
黃循財提醒與會者,人們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退回自己熟悉的群體,與不同社群的互動也會因此減少。
這意味著國人可能會更難以理解那些持有不同看法、或是生活經歷不同的同胞,並容易產生誤會、減低人們之間的互信,進而沖淡我國的社會凝聚力。
黃循財隨後說明:
「這的確在其他地區發生過,不僅僅是理論上可能發生的事而已。以美國為例,20多年前,在接受調查的美國人當中,就有三分之二表示相當或非常信任同胞們的智慧。
這個比例,現在已下降到三分之一。
同樣在美國,如果問上兩代的美國人:你的鄰居值得信賴嗎?將近一半會同意這個說法。
現在,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時,只有30%的美國人會這麼說。
而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年輕人當中,這個比例更遠低於30%。
其中一個原因是年輕一代的共同經驗較少,彼此建立關係的機會也少,相互信任的程度也因此較低。
我們要確保新加坡永遠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因為我們一旦對彼此失去信心,國家就會分崩離析。」
信任至關重要 不可視為理所當然
在打造包容社會,確保人們享受到經濟成果這方面,他也提到西方已開發國家如何因為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長期收入停滯,造成人們對國家體系失去信任:
「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人民就不再信任體制,不再信任彼此。結果,當地的社會和政治分歧變得根深蒂固,人與人之間就連在簡單的事情上都難以取得共識,甚至根本不可能這麼做。」
黃循財在總結髮言時強調:
「我們大家對新加坡的信任是我們最重要和最寶貴的資源,絕不可以將之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