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再出現一例猴痘病例!衛生部緊急提醒「高危性活動」人群

2022-07-26

新加坡自6月以來的第九個猴痘病例出現了,根據新加坡衛生部證實又有一例本地猴痘感染病例。該患者是一名31歲的菲律賓籍男性。

患者在本周一(7月25日)對猴痘檢測呈陽性,目前在新加坡中央醫院(SGH)住院治療,病情穩定。

‍衛生部表示,該病例與衛生部早前公布的任何猴痘病例都沒有關係。他於7月21日出現發燒,隨後臉上和肛周出現皮疹,並進一步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他於7月24日到新加坡醫院就診,並於當天入院,現階段衛生部正在進行追蹤接觸者。

新加坡衛生部已採取行動接觸「高危群體」,包括從事高危性活動的人,以提高他們對猴痘傳播的意識。

通過避免高風險活動,尤其是在有症狀的情況下履行個人責任,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有效降低猴痘傳播的風險。

猴痘可通過飛沫、

接觸物品、胎盤垂直傳播

6月15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猴痘診療指南》指出,猴痘可通過飛沫、接觸物品、胎盤垂直傳播。

指南介紹,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

指南介紹,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感染猴痘後的症狀

感染猴痘後,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後1至3天出現皮疹。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至4周。部分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

指南指出,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指南明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安置在隔離病房。疑似病例單間隔離。患者體溫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結痂脫落後可以出院。

— END —

編輯:ZLY、HQ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