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的故事真的好,让人看了快乐。我悟了,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
“谢谢,真的谢谢,我想像二舅一样,不问来路,不记归途,当最快乐的人。”
(以上视频截图来自:B站UP主@衣戈猜想 )
新加坡有无数“二舅”
等着你去发现
每一个平凡人背后都有故事,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二舅”,可能只会想:
“欸,一个瘸了腿的老头。”
看完博主视频你会改观,大叹这是平凡的浪漫。
其实,新加坡有无数像“二舅”这样的老人,可能是食阁里端盘子的老阿姨,也可能是开计程车的老人。
你起初见到他们,可能会想:
“咦,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工作?”
“我老了可不能像他一样。”
但是我们最近采访了一批自食其力的老人,他们不觉得自己苦。
78岁开雪糕摊
不问孩子要一分钱
(点击看视频)
有个78岁老人退休后开始开雪糕摊,已经开了十几年,主要卖新加坡传统的面包或饼干夹雪糕,每个只要1.5新币。
根据采访,他表示自己全年无休,每天从早上9点开到晚上6点多,和上班族的时间几乎一致。
这个小摊让他在退休后还能够自食其力、不要孩子给赡养费,他觉得很自豪。
我们注意到大爷手上还戴着霸气的大手表和金戒指。
【2】
80岁开修鞋摊
养大了8个小孩
(点击看视频)
还有一个80岁的老人,在牛车水开修鞋摊,白领上班族排队找他。
修一双鞋收8新、10新,每天能有上百新币的收入,靠着这门手艺也能月入2000多新币。
老人还分享了他自己家中的情况,8个孩子,有4个都选择没有结婚,说起这些他并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似乎认为这是很寻常的事。
【3】
子承父业经营古币店
“只是为了赚钱”
(点击看视频)
有些人就算不喜欢,也会接手家里的事业,原因很接地气:赚钱。
这个75岁老人说自己的喜好是“玩石头”,但是父亲留下了一家古玩古币店,他也就接手来做了。
开店时间十分任性,每天只开6个小时,从11点至17点。
生活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喜好不是那么重要。
网友看了这期,都说新加坡老安哥好接地气,就是为赚钱怎么了~
新加坡的制度不养闲人,也鼓励老人就业,从另一个角度说老人也有很多工作机会。
即使有公积金养老,很多老人还是希望能出去工作多赚钱点或者与社会接触。
新加坡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曾发帖为妈妈庆祝节日,母亲的制服却引来热议。
他是大名鼎鼎的政界精英,妥妥的高收入人士(媒体报道年薪保底38.5万新币,约人民币192.5万),妈妈还一直在麦当劳打临工!
毕丹星说,妈妈是自己提出要去麦当劳打工这个想法,因为她想要让自己一直保持活力和韧性。
和很多闲不下来的新加坡老人一样。
即使到了退休年纪,他们也不想成天“废”在家里,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新加坡变得更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下南洋的精神不灭
来自中国,107岁的她子孙满堂
新加坡的很多华裔老人往上数都是从中国来的。
下南洋是近代中国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广东和福建沿海一带老练的农民、小商人、吃苦耐劳的劳工和手工业者因为种种原因前往东南亚。
(1930年的新加坡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