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觀眾席上時,你是否曾回頭看,好奇過浮動舞台最高處的房間是什麼用途?那是控制室,它居高臨下觀察全景,以便控制人員負責統籌,再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
浮動舞台顧名思義,應該得漂浮在濱海灣水面上,而你是否好奇過演員是如何登台的呢?
原來,在靠近雙螺旋橋(Double Helix Bridge)的舞台一側,有一條用黑色圍布遮擋得嚴嚴實實的秘密通道,直接通往後方和下方。演員可以乘搭升降台,直接出現在舞台正中央,又或者走上梯級,穿過螢幕中間登台。
國慶慶典表演管理籌委會今年還在螢幕兩側安裝了可升降的「羽翼」,演出時會有燈光投射在白色半透明的幕布上,美輪美奐。
此外,在演出最後的齊唱國歌環節,還有巨型國旗亮相舞台正中央。數十人迅速將巨型國旗展開並上下揮動,營造出國旗隨風飄揚的效果。
跨部門通力合作 呈現完美演出 國慶慶典表演管理籌委會主席何杰雄中校表示,共有1600名演出人員和400名熱場人員參與今年的國慶慶典,給協調和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表演方面,每個星期都是「戰鬥周期」(battle cycle),當星期六的預演結束後,根據呈現效果,在下來的星期一至五做出相應的調整,由對應的部門從技術和系統等方面進行配合,在下一場預演中實現。
何杰雄中校以表演第四部分時使用的大鼓為例,經過多輪討論和排練,才最終確定大鼓的擺放位置。「每次調整大鼓的位置,放在前面還是放在後面,都會影響燈光和提示時間點,這需要跨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實現。」
他也說:「6月份以來,我們一周緊接著一周地在浮動舞台排練,確保提示的時間點是對的,確保所有的人員準時登台,確保8月9日呈現一場完美的表演。我們的各個單位,都在排練中培養默契、建立信任,我認為這是表演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的團隊也花了很多時間彩排,為的是要給國人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雖然艱辛,他們都高興地參與,並得到了珍貴美好的體驗。」
今年也有4、500名義工協助表演。其中一名義工組長孫嘉安說,由於今年的國慶慶典是疫情暴發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很多年輕義工都是新招募的,並不熟悉流程和職責,他們因此需要從頭開始學習。
「很多人都是17、18歲,他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很害怕做錯事情。我的角色就是鼓勵他們,『做錯事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再試多一次』。我希望他們可以提升自己,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更多國慶慶典的報道,請瀏覽《國慶慶典2022》專題報道 8world.com/nd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