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l De Silva大喊:“讲英语。你现在不是在中国。”
顺便跟他的三千粉丝吐槽了一下:“这就是新加坡,不雇新加坡人,要找中国人来工作。”
徐波听到这话就回应了:
“不管新加坡人还是中国人,不管是哪里的都一样的,不要东说西说。”
于是,这巴士开不了了。新捷运的工作人员跟徐波说,已经报警了,之后等警察处理就行了。
警察来了仍旧不忘直播
最后Nimal De Silva被告上了法庭,理由有以下三点:
徐波不让他上车,是在做他分内的工作,因为官方规定得戴口罩,但对方戴的不是口罩。
执行公务却被带有种族歧视和仇外的语言辱骂。
Nimal De Silva直播,不仅让徐波尴尬,还将种族歧视跟仇外言论散播出去。
当时这场直播,最终数据为至少84万7000名观众观看,被分享8900次,获得4000个评论。
事情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
Nimal De Silva将被控以用仇外言论辱骂公共服务人员的罪名,2021年9月,Nimal De Silva认罪。
但神奇的是,有个别法官认为他的言论不构成“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
地区法官Chee Min Ping 驳回了Nimal De Silva的认罪请求。 也就是说,法官认为犯案人无罪。
Nimal De Silva的案件疑似到现在还未下判,但以他被控的罪名,严重可被判坐牢1年,罚款最高5000新元。
不过,这起案件在当时也引起了时任交通部长王乙康的注意,他在社媒上发帖表示:
没有人能以任何借口对巴士车长进行身体或口头侮辱。
图源:CNA
结合当时的新冠大环境,部长表示“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这种不配合又侮辱人的乘客。”
部长的意思即不管是哪里人,对于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人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从部长的反应,就能看出新加坡整体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
在新加坡,重点不是你是哪里人,哪族人,而是你在新加坡做了什么事,有功论功,有错纠错。
在种族和谐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种态度下,新加坡社会才能立足,种族多而不乱。
新加坡为什么种族多却不乱?
体现在这些方面
新加坡的四大种族如下:
华族,74.1%(政界如李显龙总理,明星如孙燕姿,林俊杰,)
马来族,13.4%(如新加坡总统哈莉玛)
印度族,9.2%(如尚穆根部长)
欧亚裔/混血,3.3%(如之前的奥运蝶泳冠军约瑟林)
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持一个健康的多种族社会,如果纯粹倚仗个人自觉、德性品行来维持,那是说梦话。
加以法律约束的同时,教人善良对人,才是新加坡的做法。
1)法律严明,禁止煽动种族情绪
新加坡有一系列法规来维护种族和谐。比如,《煽动法令》就规定:
“制造不同种族或社会阶层之间的憎恨和敌意的行为”是一种犯罪。
之前有一个马来西亚籍男子,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文吐槽印度籍客工,隔天就被控上法庭。
据新加坡刑法第298A条,男子帖文内容抵触种族和谐。若罪成将坐牢长达3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且禁止煽动不仅仅是对于新加坡国内,对外,有种族分裂苗头的人新加坡也不会轻易放纵。
比如前阵子连新加坡门都进不来的那个印度尼西亚传教士阿卜杜勒·索马德。
他主要宣传种族分裂跟极端主义。对于这类人,新加坡态度坚决,一定禁止入境。
2)种族和谐日,总理部长都很重视
新加坡无论是幼儿园或托儿所,包括小学和中学,所有的学校每年一定会有种族和谐日的庆祝活动。
每逢这一天,新加坡的高层都会发文庆祝一下。
比如今年的种族和谐日(7月21日),李显龙总理就发文:
身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们必须以同理心和相互理解来缩小和解决差距,而不是通过争论。
新加坡的种族和谐并不完美,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仍在学习和成长。不过,只要大家不把这种和平视为理所当然,并共同努力保护共同空间,就能实现目标。
3)多数新加坡人包容性高,友好
有种族歧视倾向的人在新加坡算少数。多数新加坡人对外族有很大的包容性。
比如不时就有发生的暖心事情。
之前有个新加坡安娣,背着一个普通的帆布包,只身一人来到客工们聚集的地方。
她带着一个白色信封,走近了这些客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