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分為「鮮新聞」和「再生新聞」兩個組別。「鮮新聞」參賽作品的內容必須是原創,學生可自行挖掘新聞課題來播報呈現。「再生新聞」則是從指定素材里下載視頻、文字和圖片,再以創新方式播報、講解或分析新聞,製作成新視頻。
華僑中學二年級學生蕭邑軒是比賽的大贏家,獲頒「鮮新聞」和「再生新聞」的最佳作品獎以及「再生新聞」最佳創意獎。
他的「再生新聞」參賽作品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疫情期間人們囤積日用品的恐懼心理。他不僅在鏡頭前表現自然,從構思到拍攝到剪輯,全都由他一個人完成。
「拍攝地點需要找到超市沒人的角落才能一直換景,我也推了一輛手推車邊拍攝邊搶購,重現人們當時的囤貨行為來凸顯主題。我是學校記者團的成員,從小就覺得華文華語非常有趣,我們不是為了考試才去學習華文,現在中國正在崛起,這門語言變得更為重要,這麼一來未來無論是事業或生活都能有更多的機會。」
通過比賽對新聞媒體業產生興趣 另一組獲得「鮮新聞」最佳創意獎的是思源中學的洪佳利、胡欣慧和洪佳琳。她們的作品讓觀眾了解從冠病康復後應如何恢復到良好狀態。她們在籃球場取景拍攝,進行片段搬演,還安排跟醫生進行訪問,對課題進行分析解說。
不僅如此,她們也獲得「鮮新聞」優秀獎。洪佳利說,她完全沒有想到她們的作品能獲獎。
胡欣慧就在受訪時分享了她學習華語的秘訣。
「其實我非常喜歡看電視劇,古裝、現代的電視劇都愛看,我也在一個講華語的家庭里成長。通過這個比賽,我也有了一些收穫,我想在未來從事新聞媒體行業,不過我認為自己目前的華文水平無法勝任記者這個職業,接下來希望努力提升自己,朝這個目標前進。」
視張海潔為偶像 看其視頻學當主播 《我來報新聞》挑戰賽也頒發了兩個最佳主播/記者獎。
同樣來自華僑中學的呂靖彥和蔡昀軒,以重新包裝我國蝶王約瑟林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蝶泳預賽中失利的視頻,囊獲「再生新聞」組別中的最佳主播/記者獎,以及最佳作品獎。
兩人以活潑、詼諧的方式,分析約瑟林在預賽中失利後所面對的輿論,加入了自己的總結,呈現出完整的視頻內容。
呂靖彥受訪時說,雖然兩人都是學校記者團的成員,但他平時都負責幕後的工作,這還是他首次挑起主播大梁,幸得指導老師的教導,得以在鏡頭前呈現出自信的一面。
兩人將新傳媒主播張海潔視為偶像,平時會觀看她的視頻,從中學習當主播的技能。
蔡昀軒也提到,這場比賽讓他對媒體的整體運作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未來還想參賽」 榮獲最佳主播/記者獎的還有「鮮新聞」組別的成康中學學生駱籽嘉、劉家瑋和許麗婷。他們觀察到冠病疫情期間,不少中學生都萌生飼養寵物的念頭,因此決定以此為題材,三人化身成主播和受訪者,分享年輕人的想法。
為了這篇報道,許麗婷特地帶自己養的倉鼠入鏡,沒想到倉鼠不配合,頑皮亂跑,所幸最後迎刃而解。
小組還囊獲了「鮮新聞」中的優秀獎。看著自己一步一腳印構思、準備、拍攝、剪輯的視頻取得佳績,駱籽嘉表示非常開心。
她透露,自己平時會和父母一起看電視新聞,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華文和華語,這都讓她能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語。
劉家瑋則說,這是他第一次體驗當記者,之後還想參賽。
這項比賽由新傳媒《8視界》和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聯合主辦,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鼎力支持,共52名學生獲頒26個獎項。
所有得獎作品都發布在《8視界新聞網》《好Young》的「我來報新聞」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