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發聲憂受對付 陳禮佩:大專生參政非敏感課題

2022-07-31

儘管馬來西亞國會在3年前通過大專法令修正案,賦權大專生參政包括在校園內自由發言,但普遍學生仍不敢針對特定課題發聲,甚至憂慮會受到對付。

大專首投族被視為來屆全國大選的關鍵票倉,然而,大部分青年對政治有刻板印象,認為政治是齷齪的,且不屑政客講一套做一套。

霹靂桂和區青年議員陳禮佩說,1971年大專法令、校方和家長對政治談虎色變的敏感態度、「學生就該專心念書」等觀念,成了一直以來鉗制國內大專生參政的「緊箍咒」。

她接受馬新社訪問時說,上述種種現象是造成青年對政治冷漠的後遺症,也導致政壇斷層出現青黃不接的窘境。

「現在年輕人雖有刻板印象,但懂得分辨對錯,年輕人對政治冷感,缺乏青年參政在大馬是個老課題,對國家最大的影響是無法及時作出跟上潮流的發展,會加劇不同世代之間的代溝。」

陳禮佩建議學校教授公民教育 她認為,若要打破這個僵局,就要在學校提供足夠的公民教育,例如國家體系、上下議院與政府的結構、公民投票、三權分立等等。

詢及參政有否受到校方施壓,身為多媒體大學法律系學生,且擔任學生會幹部、法律系學生代表的她說,只要不把政治敏感課題帶進校園和舉辦活動,校方不會幹預她在校外參政。

她指出,身邊的朋友對她參政論政,還有對敏感課題仗義執言的行為有些不太理解,甚至為她感到擔憂,因為當時她受到很多網絡攻擊。

「比如,我針對大馬回教學生組織聯盟(GAMIS)發文告抨擊董總一事報警和網絡發聲,我的帖文被網民熱傳,朋友害怕問為什麼要參與這些?我解釋,年輕人應該勇敢站出來發聲,不應該躲在後面。」

儘管大專法令經過修訂後予以學生更大的參政空間,但她認為應廢除該法令,並促請政府重新提呈因政權更迭而擱置的高等教育法案取而代之。

陳禮佩目標明確 要成為人民代議士 當大部分大專生忙著享受校園生活,或迷茫未來該何去何從,多媒體大學法律系學生陳禮佩已有明確目標,立志有朝一日競選成為人民代議士。

她坦言時常會內心自問,「21歲不到的女生到底能夠為這個國家貢獻什麼?」正是這個靈魂拷問,成了開啟她從政之路的引路石。

關心時事的陳禮佩在接觸政治後產生興趣,308大選政治海嘯更是激發她對政治改革和為民服務的決心,為了追求夢想,她加入政黨,參加2個青年非政府組織組織,更在去年當選年齡最小的霹靂青年議員。

陳禮佩認為作為州政府智囊的青年議員可發揮更大作用,成為青年與政府的橋樑,把年輕人的意見反饋透過議會傳達給州政府。(圖:馬新社) 她接受馬新社訪問時說,擁有法律知識在政治上是加分的,因為法律與政治息息相關,在服務民眾時免不了會被問到法律問題,因此,若能運用法律知識為民解惑,則可加強個人威信和選民的認可。

陳禮佩自7歲起受父親灌輸「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父親雖教育程度不高,卻是她人生的啟蒙老師,循循教誨她要出人頭地,為社會服務是她參政的初衷,且也貫徹至今,身體力行。

她舉例,在校園代表學生與校方協調溝通,解決學生面對的各種課題和爭取福祉,接著通過青年組織和政黨社會服務活動幫助青年和社區民眾,一周7天有5天除了需要上課,從早到晚也會忙於為校內學生、青年和社區服務,只有在周末專心溫習課業。

陳禮佩在課餘時間會到服務中心幫忙,也會出外服務如派食物、幫長者申請關懷人民援助金等。(圖:馬新社) 「之前學校因疫情實施線上教學,周一至周五早上8點至傍晚5點,我都會在桂和區州議員服務中心,用電腦上課,課餘時間就在服務中心工作,也會出外服務如採購糧食、包裝和派發食物包、登門服務、流動櫃檯、幫忙長者申請關懷人民援助金、派飯盒給沒有收入、手停口停者。」


相关文章

  • 「仁來瘋」席捲台灣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出席電腦展掀粉絲熱潮
  • 馬國老師體罰致傷學生 家長拒絕和解堅持追責
  • 泰六歲童玩耍時弄傷同學 竟遭對方父親飛腳踢頭
  • 印尼就120億美元腐敗案 接觸多家新加坡石油貿易公司
  • 方威捷性侵未成年少女監40個月 網民:他的永久居留權會被褫奪嗎?
  • 疑抽吸含毒電子煙  馬國女子身體抽搐如喪屍
  • 馬國毒品問題達「臨界水平」  對經濟和公共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 抗議同座違規養寵物 曼谷男子走廊放蛇嚇人
  • 《1點新聞》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