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邊緣的私宅價格節節上升,與核心中央區的房價差距逐年縮減,從2018年的57%,縮小至今年上半年的25%。
高緯環球(Cushman& Wakefield)研究部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核心中央區(CCR)新私宅的尺價中位數為2717元,對比其他中央區(RCR)的1736元尺價,高出981元或57%。過後,兩者的價格差幅逐年縮小,到了今年上半年,核心中央區的尺價中位數為2756元,其他中央區則是2204元,只相差552元或25%。
高緯環球研究部高級經理黃顯洋受訪時指出,其他中央區的房價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促使這個地區和核心中央區的新私宅負擔能力正在收緊,降溫措施讓一些買家覺得核心中央區的房價太高。他們的需求轉向位於市區邊緣和郊區的房地產,因為價格相對較低且負擔得起。」
與此同時,位於核心中央區的私宅向來吸引較多外國買家,買氣也可能受到降溫措施的影響。
去年12月中,政府推出新一輪房地產降溫措施,把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20%調高至30%。
因更多項目高價推出市區邊緣私宅價中位數上揚
橙易產業公司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說,市區邊緣的私宅價格中位數上揚更多,主要是這個地段近來有更多項目以高價推出。當中一些項目的地點優越也
若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EC),其他中央區的整體私宅尺價今年第二季環比上升10.6%,漲幅在三個地區中最大。核心中央區私宅價格在同期環比上揚6.2%;中央區以外(OCR)上升4.3%。
如果與一年前相比,市區邊緣的私宅尺價今年第二季的漲幅更是明顯,激增了16.7%。中央區以外的尺價同比上漲8.6%,核心中央區上揚6%。
博納產業總裁伊斯邁(Ismail Gafoor)指出,去年第四季,核心中央區與其他中央區的非有地私宅平均尺價差距,從之前三個季度的600多至700多元,大幅度降至413元。這可能是位於市區邊緣的康寧河灣(Canninghill Piers)項目在去年11月以高價推出,使得價差顯著縮小。
康寧河灣推出首個周末賣出77%的單位,每平方英尺的平均售價為3000元。
今年第二季,核心中央區與其他中央區的尺價差距大幅度縮小的情況再度出現,該季度的價差為479元。5月推出的鑫麗嘉園(PiccadillyGrand)和麗福苑([email protected]),開盤首個周末的平均尺價分別為2150元和2387元,推高了其他中央區的房價。
伊斯邁認為,土地價格近期攀升以及成本增加,將讓市區邊緣的私宅房價保持堅挺。不過,由於處在市中心的心臟地帶,核心中央區的房價始終會比其他中央區來得高。此外,許多核心中央區的項目屬於永久地契,有助於支撐它們的價值。
他預測,核心中央區的私宅價格今年預料上揚2%至3%;其他中央區上升4%至6%;中央區以外上漲5%至7%。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