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宣布,明年實施飲料容器退費制(Beverage Container Return Scheme),隨後也將陸續根據「製造商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EPR)模式推出更多環保政策。
新加坡環境理事會和諮詢公司畢馬威(KPMG)新加坡順勢展開調查,了解本地消費者對環保的態度。
這項調查在去年進行,共有1015人參與。調查顯示:
畢馬威新加坡的可持續發展諮詢服務及畢馬威影響力部門主管霍淑菁告訴媒體,
價格仍然是最大的挑戰之一。我們都知道,在經濟衰退和經濟困難時期,我們需要管理成本,同時也需要為低收入家庭、無法支付高價環保包裝的群眾提供負擔得起的選擇。
製造商需要降低可持續包裝的成本,才能改變消費者的習慣。也許製造商和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想想要如何開發更實惠的環保包裝。
相比迅速增長的垃圾量,回收率卻不理想,其中塑料回收率僅為6%。
調查也顯示,除了價格,認知和便利也是影響人們是否會回收垃圾的幾大因素。
每10個消費者中就有七個並不完全清楚什麼材料可以回收。
便利也是改善國人消費習慣、減少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關鍵因素。受訪者認為,阻礙公眾養成回收習慣的原因有:
超過半數受訪者也認為,本地的商品包裝上的信息不足,使他們無法辨別哪些是可回收的環保包裝。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有70%的受訪者認為市面上的產品包裝過度,應該減少。
消費者認為,提高國人的回收或垃圾管理意識可以從三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