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決定「各走各路」的男女增多,本地共結連理的伴侶卻也有所提高。
統計局的同一份報告顯示,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完成終身大事的情侶年比增加25%,而與此同時,本地整體結婚率在連續下滑三年後又回升了。
統計局說,若以男女比例劃分,10年間有更多國人走入婚姻殿堂:
香港更少人結婚 結婚的人年齡更高
香港政府統計處上月底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1991年至2001年期間,香港的粗結婚率(crude marriage rate,即1000人中有多少人結婚)由2019年的5.9,下降至2020年的3.7。2021年又進一步降至3.6。
聚焦當地男女比例,去年每1000名男性只有8宗婚事、結婚女性更少,1000人中只有6.7宗婚事,創30年新低。
香港統計處每五年一次發表這份報告。回看過去10年,港男港女的結婚率只能用每況愈下來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雙雙對對的新人,在說「我願意」的當下,年齡其實都不那麼年輕了。
以下是過去10年香港婚姻伴侶的年齡增長:
「萬年藉口」:冠病疫情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教授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如今婚姻已不是香港年輕人的第一優先。
他說,冠病疫情造成失業、經濟情況不穩定,導致港民對成立家庭或生育更多孩子較沒信心。
根據統計處數據,2021年香港新生兒人口為3萬6953人,比起2016年少了五分之二,相較2011年的9萬5451人更是今非昔比。
另外,疫情造成的旅遊限制,也對香港結婚率帶來衝擊。
葉兆輝說,這是因為中港實施邊境管控後,中國大陸與港民共結連理的人數也隨之銳減。
此外,香港生活費用高昂早已不是秘密,尤其房價持續攀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情況。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許多多表示,這顯然打消了許多港民成家的念頭。
找不到對的人,不如愛自己
她認為,這些趨勢反映了香港及其他發展經濟的人口轉型,即人們把更大的重心放在個人福祉(well-being)上。有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推遲了結婚及生育計劃。
葉兆輝教授則認為,香港女性在尋找結婚對象時要求更高,她們希望另一半不論是教育或薪資方面,都能與她們匹配、甚至更好,從而限制了她們的選擇,反觀男性則有更多選擇。
新港兩地面對相同的人口挑戰
與新加坡情況相近的是,香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加上人們更長壽,無形中也讓當地結婚率不高成為更棘手的問題。
葉兆輝教授總結說,香港婚姻和生育趨勢,或導致經濟及社會不穩定。其他潛在問題還包括,活躍勞動人口經濟能力下滑,以及因缺乏人脈而讓人民找不到留在香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