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国家
从种族摩擦发展到种族和谐相处
从李光耀到吴作栋,到李显龙
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服务业
从最东的樟宜到西部的裕廊
本期,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新加坡那些风雨兼程的历史吧
1965年
1965年8月9号,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静默坐在媒体面前,李光耀哭着宣布了新加坡共和国的成立 “You see the whole adult life of my life……I have believed in Malaysian mergerand the unity of these two territories. You know these people who connected bygeography, economics and ties of kinship. (我所有的青年生涯都致力于和马来西亚的结盟,两地人民在地理上,经济上,血缘上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
新马两年的短暂合并后,宣告失败。李光耀面对的是自然资源贫乏,外部政治环境恶劣的不利环境,新加坡的成立可以说是不得已的。
1966年
外交部长S. Rajaratnam起草了新加坡国家信约,并于8月24号向全国的学生推广。
同年5月,新加坡有1233205个居民拿到新加坡身份证,粉红(pink)色ID是新加坡公民,蓝色(blue)ID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
1967年
新加坡发行了第一版新加坡货币,封面是新加坡国花胡姬花,其面值到1973为止,与马币挂钩。
高级知政Goh Keng Swee推行了全民兵役制(NationalService)这年有约9000人入伍。新加坡兵役制度规定:年满18周岁的男性新加坡公民和第二代以后的永久居民,强制需要接受2年入伍训练。
8月8号,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共同成立了东南亚国协(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该机构为东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的合作机制,促进了东南亚的和平稳定。
1968年
这年新加坡举行了首次独立后的普选,人民行动党(PAP)一举拿下所有58个席位。
1969年
长发男子被禁止进入新加坡。Beatles风格的发型受到了排挤,如果新加坡男性坚持留长发,可能会因此丢掉工作和大学学位。
新加坡发生了35年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全岛四分之三的地区被洪水侵害,3人因此死亡。电力、电话、供水一直中断到了年末。
1970年
政府开始大力整治街道,妥善把25000个流动商贩安置在各大食阁内。这对市容市貌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举行了独立后第一次人口普查。
1971年
英国撤出了在新加坡驻扎的最后约15000个军人。这次撤出造成了约20000人失业,也让新加坡军队力量大幅下降。为了降低撤军影响,新加坡开始大力引进海外投资,同时增加军事开支,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
1972年
新加坡这年推行了”Stop at two”的人口政策,旨在控制战后的人口高速增长。政府把堕胎合法化,鼓励适时结扎,把家庭人口数纳入入学标准,公司也调整了入职女性生育的请假权利。这项政策效果明显,人口出生率由1965年的4.7%降到了1975年的2.1%。
11月21号,Robinsons Department Store因短路引起火灾,9人死亡。座落在RafflesPlace的RobinsonsDepartment Store有着114年悠久的历史,这栋建筑被烧毁。事件调查之后,当局修改了房屋修建相关法令,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