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2022-08-04     于晏     22384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最近新加坡楼市火热,许多人都纷纷“进场”,市场越热越要买房。

但是市场上的纠纷也多了起来。

根据上周新闻报道,最近有一对夫妻成了“大冤种”,计划卖掉组屋升级为公寓,却因卖家改变主意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图源:99.co)

卖家突然不卖了!

夫妻俩无房可住、闹上法庭

2022年2月-3月期间,新加坡有对夫妇卖掉了他们的组屋,并要求他们的房地产经纪人在新加坡西部地区寻找一个公寓。

他们估计可以买得起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价格约为100万新元。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图源:wikipedia)

3月8日,当他们偶然发现蔡厝港环路的公寓单位时,马上通过公寓屋主的中介(经纪人)提出了105.8万新元的报价。

3月10日,当时居住在海外(缅甸)的屋主通过其中介确认,他同意以105.8万新元出售。

3月18日,业主通过WhatsApp向他的中介发送了一份正式签署的购买权(OTP),然后转发给买家的中介。

3月19日,这对夫妇通过PayNow将1%的期权费10,580新元转给业主。

*获得OTP需要支付不退还的定金,而且这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3月22日,卖方代理通知买方代理,他的客户已经把原始的OTP文件送过来。虽然这对夫妇还没有收到原始文件,但在3月18日通过WhatsApp收到了数字副本。

4月6日,这对夫妇的律师着手走流程,并向业主的律师寄去了售价的5%的支票(减去OTP费用)。

然而,该律师事务所拒绝执行,显然是卖家改变主意了!

4月11日,这对夫妇的律师向卖家律师发出要求信,要求他们着手接受OTP并完成房产的买卖,但卖家拒绝,双方僵持之下无法解决争议,最后闹上了法庭。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现在情况尴尬了!

公寓业主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出售,这对夫妇又刚刚卖掉了他们的组屋,到2022年9月就会没有房子住了。

那么卖家为什么突然不卖了呢?

他告诉法庭,他最初要求他的房产经纪人以120万新元的初始要价推销该公寓。

这对夫妇的报价为105.8万新元,低于他的保留价,所以当他通过WhatsApp收到报价时,他告诉中介他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这个价格。

但是经纪人一直纠缠他,劝说他卖掉,他的哥哥也劝他,于是他硬著头皮签了。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但是不久之后他坚定地改变了主意,不能以这个价格出售,觉得"这对他非常不公平。"

因为他发现在附近街区的一个类似单位在2021年12月以124万新元售出。他认为经纪人没有做尽职调查,在价格上误导了他。

另外,他也曾表示过希望对方通过支票支付OTP,结果他的经纪人并没有通知他,买家通过PayNow将期权费转给他了。

看来这一轮操作,是卖家中介太急于卖房的“锅”。

在3月31日,他取消了销售交易,指示他的律师不要继续进行。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既然闹上了法庭,法官是怎么判的呢?

法官指出虽然这份OTP文件以数字形式签署,并通过WhatsApp在买方、卖房中介和卖方之间传输。

但文件上有包括他们的名字、财产、要支付的金额等信息,也有签名,所以是有效的文件。

卖家仍然需要执行这个在他看来“有点亏”的交易,买家夫妻也能避免无房可住的情况。

网友怎么说?

经纪人好像也有责任

网友认为在这件事,在法律层面肯定是卖家的错了,签完文件就不可以改变主意了,改变主意就属于违约。

“无语!我们在新加坡想卖掉组屋、升级公寓,却差点没房住!”

可以看穿卖家的废话借口。很明显,唯一的原因是他们对价格不满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