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禁区管理安全检查小组人员,使用会发出巨响和冲击波的鞭子驱赶闯入禁区的野生动物。(樟宜机场集团)
作者 侯佩瑜
蚁粉还记不记得2019年,一架载着311名乘客的新航飞机,在法国巴黎机场降落时撞上一群飞鸟?当时,飞机鼻锥上留下了30多个血印,至少有三只鸟儿被夹死在机身的不同部位,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乘客伤亡,只是下飞机机的时间延误了45分钟。
(取自面簿)
另外,2009年全美航空(US Airways)的一架客机从纽约起飞后,也撞到一群飞鹅,导致引擎损坏,迫降纽约哈德逊河上,幸好无人伤亡。
野生动物在飞机起降区构成的威胁最严峻,最容易“搞破坏”的就是飞禽。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最容易遭到“鸟袭”。
当飞机起飞时,引擎运转速度较高,要是有小鸟卷入发动机中,或是撞裂挡风玻璃,或撞到飞机的雷达罩(一种保护雷达免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的圆顶形结构),后果将很严重,甚至可能造成飞机失事。
因此,机场一般上都会聘有专业“驱鸟人”。
樟宜机场集团有一个部门负责确保机场的飞行区域没有野生动物“侵入”。这些动物包括鸟类、狗、猫、巨蜥、蛇,甚至水獭和蝙蝠。
叶芯莉与她的团队。(樟宜机场集团)
37岁的叶芯莉(音译)是樟宜机场的空侧区运营规划部经理,负责监督管理野生动物带来的威胁。
她的团队对飞行场地的平面布局了如指掌,既知道野生动物们容易闯入的位置在哪里,也知道如何以最快和最安全的速度与时间,引导野生动物离开空侧区,行至安全篱笆外。
她的团队可说是樟宜机场的其中一个“安全护法”。
每天大约有12个小时,从早上6点半开始,团队就会开着车在机场的滑行道和周边车行道定期巡逻,追踪野生动物在空侧区的动向。平日里,跑道上最常见的就是家鸦、爪哇八哥、金丝燕和家燕。
大部分飞禽都会在上述时段活动,工作人员也能目测到它们。团队会轮班巡逻,每次约四至四个半小时。
较大的鸟类,如白腹海雕(White-bellied Sea Eagle)和中白鹭(Intermediate Egret),则被归类为高风险鸟类品种,因为这种鸟类撞击飞机所造成的破坏很大。
白腹海雕。(Mastermark Ptd Ltd)
在鸟类迁徙季节,团队也必须格外警惕,因为在这个季节,大群的鸟类如中白鹭,会飞去更远的地方寻找更好的食物或筑巢条件。在新加坡,候鸟通常在9月至3月之间出现。
中白鹭。(Mastermark Ptd Ltd)
这些年来,团队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的管理能力。10年前,他们唯一的“武器”是扩音器,如今则能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大小和数量等,派出不同的装备上“战场”。这包括:
可播放不同声响、驱赶远达三公里外野生动物的长距离扬声装置(最新添加的设备);
使用时会发出巨响和冲击波的鞭子;
绿色光速射程可达2.5公里的激光驱鸟器等。
装备所发出的声响或光视对野生动物而言是一种威胁,它们听到或看到后就会离开飞行场地。
长距离扬声装置。叶芯莉站在巡逻车上。(樟宜机场集团)
叶芯莉笑说: “鸟类其实非常聪明。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工具,而且必须非常富有创意,才能赢得过它们。”
她举例说,团队目前使用的在空中挥舞会发出巨响和冲击波的鞭子,其实原本不是用来驱赶鸟类的,最初的设计是在澳大利亚用来驱赶牛群。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