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会发出巨响和冲击波的鞭子来驱鸟。(樟宜机场集团)
叶芯莉说,使用鞭子驱鸟非常劳累,尤其是当它们很顽固的时候,需要很多的耐心才能安全地驱散它们。
“赶鸟人”也驱赶其他动物
除了鸟类,该团队也密切关注可能闯入的非鸟类动物,例如巨蜥、蛇、野狗和猫。
叶芯莉拥有生物医学学位和野生动物生物学硕士学位,此前曾从事过两份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工作。她曾是新加坡动物园的一名保育员,后后加入国家公园局,研究传染给人类的动物源疾病。
2017年4月她加入团队,成为团队里唯一拥有与野生动物相关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她的职务是负责训练团队识别误闯机场的野生动物品种,以及如何使用专业设备去“吓走”它们。
叶芯莉解释说:
“鸟类,我们赶它们,它们就会自己飞走。不过非鸟类的野生动物,我们需要引导它们离开机场。” “我们有非常安全的双层围栏,防止猫狗误入。但偶尔,我们还是会遇到它们。猫可以爬过篱笆,野狗也会溜进来。”
把动物带离机场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例如,一个人需要打开“出口”,另一个人则要引导动物到出口的方向。
“有时我们会在跑道上发现巨蜥和蛇。如果机长看不到它们,通常就会被碾过。但它们不会像鸟类那样对飞机带来危险。” 赶鸟人的工作很简单? 赶动物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叶芯莉分享说,起初最大的挑战就是和机场附近的利益相关者和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如丹那美拉乡村俱乐部和地勤代理员。
虽然他们不属于机场的管理范围,但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会吸引野生动物进入机场,比如没盖好垃圾桶。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向他们解释,以及需要定期与他们会面和交谈,让他们理解他们的某些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赶鸟人的工作千篇一律,很乏味?
叶芯莉说,这份工作一点都不乏味,甚至充满了惊喜。你会看到不同种类的鸟被击中,有些是从未见过的的鸟类。
最令团队印象深刻的事件时,2019年12月,钳嘴鹳(Asian Openbill Stork)成群结队出现在我国上空的景观。
钳嘴鹳在西方俗称“送子鸟”,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体长约80厘米。
虽然钳嘴鹳也曾出现在新加坡,但突然出现这么一大群仍十分罕见,它们通常会在泰国等地的稻田里觅食。(联合早报)
“它们是非常大的鸟。这让我们很吃惊,因为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多钳嘴鹳。通常,最多只会看到10只本地鹳成群结队。但那一次,多达数百只,应该是气候变化等原因,促使它们飞来我国觅食。”
她说,那约两个月里,钳嘴鹳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不到50只。
在那段期间,该团队需要使用长距离扬声装置将它们赶走。但仍然存在挑战。她的团队、樟宜机场控制塔,以及机场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共享鸟类的位置信息,才能协调安全飞行。
一名队员更直言说,他当时在烈日下,足足呆了两个多小时。
叶芯莉也曾为一只“走失”并飞进机场禁区的蓝黄金刚鹦鹉找回主人。
行行出状元,专业赶鸟人的工作,并不只是赶鸟那么简单。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