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Henley and Partners)
芬兰最大油企扩建工厂
新加坡每年生产100万吨航空燃料
今天还有一个产业新闻引起大家的关注。
有个冷知识很多人都知道:没有一滴油的新加坡,花了几十年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炼油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的经济支柱,新加坡的“石油炼制”就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油品的过程。
(示意图)
这个我们平时生活中看不见的产业给新加坡带来巨大财富。
全世界各国知名油企,早就在新加坡设立了总部,其中包括芬兰第一大国有控股公司耐思特。
(图源:官网)
刚刚,传来好消息,耐思特的新加坡提炼厂扩建工程将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这些巨大的存储箱日后将用来储存可持续航空燃料。
扩建后的新加坡耐斯特工厂将在明年3月投运,新加坡将年产10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
(图源:官网)
除了生产,耐思特(Neste)设于新加坡科学园的研发中心在明年初投入运作,还是耐思特首个位于欧洲以外的研发中心,这几年会陆续聘请40名高端科研人才。
新加坡航空业复苏
半年招聘4000人
奈斯特扩建工厂将生产航空燃料,其实和另一个好消息是紧密关联的。
新加坡航空业彻底复苏了!可以用一飞冲天来形容。
(图源:newsnpr)
昨天新加坡交通部长透露新加坡本地航空业今年上半年新聘约4000人,航空业人力恢复至约2万9000人,达到疫情前80%的水平。
另外截至7月,樟宜机场乘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约56%的水平。
新加坡去年就率先与多国开展VTL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回复了小部分往来。
并且于今年4月1日启动“接种旅客框架VTF”,已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旅客,免一切检测,入境免隔离。
再加上周边国家也纷纷放宽出入境的限制,新加坡机场重新热闹起来。
(图源:mothership)
继T2航站楼之后,樟宜机场T4航站楼将于今年九月重开,到了十月,要把樟宜机场旅客接待能力恢复至疫前的每年7000万人的水平。
交通部长预计年底客流量预计会再次激增,“我们必须在人手和营运方面有所调整,做好准备。”
(图源:STS)
新加坡的“国运”来之不易
善于把握机会
以上三个新闻刚好应证了人们说的新加坡“国运”:
1)成功招商引资,更多企业大厂在新加坡投资和设立总部;
2)富豪流入携资金流入,在本地买房、投资、创业、消费;
3)随着边境开放、相关行业纷纷复苏。
新加坡地方小资源少,但是路子找对了,又善于把握历史中一次次机会,造就今天的成功。
就拿炼油来说,从1960年代,李光耀果断决定新加坡要大力发展石化产业。
(当时荒芜的裕廊岛)
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极少数不干预石油行业的国家,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自由发展。
在1973年石油危机时,新加坡政府依旧不干涉原油储备的出口。
此举赢得海外石油巨头信任,很快各类外资石油企业进入,形成了产业集群。
在李光耀设计的路线图中,当时新加坡的定位十分清晰,许多政策都是围绕如何吸引外资来制定的。
在后疫情时代,新加坡敢于开放、抢先开放去抢占先机,航空业是一个好例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