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率提高至90% 獅城反向滲透回流技術加大新生水產量

2022-08-10

水廠的所有設備都有定期維修保養,才能夠應付工商業用戶對新生水的每日需求。(取自早報網)

為進一步降低新生水的生產成本,並增加每日可處理的水量,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正探討採用新的反向滲透回流技術,將新生水回收率從目前的75%提高至90%。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自2002年推出新生水,利用薄膜技術將用後水回收凈化成食水,至今已有20年。

新生水作為該國「四大水喉」之一,目前可供應國內約四成的用水需求。5座新生水廠每日可處理的水量達到1億7000萬加侖,足以裝滿約306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

新生水主要供應給工商業用戶和晶圓製造廠,以冷卻冷氣系統,從而減少耗水。天氣乾旱時,公用局也會為蓄水池注入新生水,混合後處理成飲用水。

此前,新生水的回收率受限在75%,主要是因為薄膜水流局限於單一方向。水中的鈣、鐵、磷酸鹽和有機物,容易形成礦物結垢,導致薄膜表面阻塞。

公用局2015年到以色列考察後,開始與以色列公司ROTEC合作,試用反向滲透回流(Flow Reversal)技術改善薄膜性能,將水流改為雙向,從而防止薄膜結垢。這樣一來,處理的水量可增加兩成,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廢鹽水量也減少六成,除了降低營運成本,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探討採用仿生薄膜技術 可進一步減少三成能耗

公用局受詢時指出,這項新技術2016年在克蘭芝新生水廠進行測試,試行一年後證實可行,預計2025年和2026年分別在新的樟宜和大士新生水廠採用。

除了回流技術,公用局也探討採用仿生薄膜技術,料可進一步減少三成能耗。

這項與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薄膜科技中心合作開發的薄膜技術,效仿紅樹林等自然界生物的細胞,透過水通道蛋白的仿生薄膜(aquaporin biomimetic membrane)技術,有效阻隔高濃度的鹽分,讓水分子通過。

比起傳統的反向滲透膜,仿生薄膜只須施加一半的壓力,就可達到相同的透水性,能耗因此較低。公用局上個月開始在烏魯班丹的新生水廠試行這項薄膜技術,為期一年,每天可處理100立方米的水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