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人為生活為私慾借錢 本地追債公司生意「越做越旺」

2022-08-10

說到「追債」,看過本地電視連續劇的蟻粉應該立馬會聯想到,幾個滿臉橫肉的壯漢或頂著金髮的小混混到債務人住家外頭潑漆的橋段。

現實生活中,這些不法之徒確實存在,但本地其實不乏合法的追債公司。在經濟不景氣、大家束緊腰帶過日子的時期,追債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紅螞蟻整理出追債公司最常處理的幾種個案,其中自然少不了一借不還的「現代劉備」,以及打腫臉皮充胖子的欠債人,但這些案例也折射出疫情當下,一些人生活捉襟見肘的心酸經歷。

未償還個人貸款、公司發票 追債公司除了與企業客戶合作,討回未償還發票、服務或商品未買單的款項,也會處理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間的個人債務糾紛。

本地追債公司JMS Rogers法律事務主管蓋內沙發現,自今年1月起,公司接下的案例中,越來越多是涉及未還清的個人貸款、餘額未清的公司發票,以及其中一方違約的投資協議等案例。

有本地追債公司透露,他們處理的大部分個案,包括未還清的個人貸款、餘額未清的公司發票等。(海峽時報)數據顯示,去年財務情況陷入困境的企業及個人都增加了:

  • 相比2020年,去年有260家公司申請強制清盤,年比增加了16%,今年上半年則有141家公司這麼做;
  • 去年有191家公司清盤,今年上半年則有111家公司清盤;
  • 去年有3160人申請破產,年比增11.5%,今年上半年則有1759項申請;
  • 去年有1003人被頒布破產令,年比增3.9%;今年上半年頒布了571個破產令。
離鄉背井經濟拮据 蓋內沙也說,他的客戶當中,越來越多人是因為借錢給同事後,對方「有借無還」,因而委託追債公司。

蓋內沙告訴《海峽時報》,這些欠債人通常都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他們在2020年阻斷措施期間實施的邊境管控條例,有家回不得,卻同時陷入沒得開工,但仍須繳付房租或寄錢回老家的困境。

隨著防疫措施鬆綁,希望這些人的財務狀況能夠改善,讓他們可以擺脫失去收入後還得繼續借錢還債的惡性循環。

分手不再是朋友? 汽車出租公司委託收債公司向客戶索討欠款。(海峽時報示意圖)另一家追債公司Fast Debt Recovery Specialist創辦人林玲(音譯)則預計,自今年初開始,公司收到的企業索討債務委託增加了約60%、個人索討債務方面則增加了約40%。

其中,公司最常收到的追債委託,來自汽車出租公司,因為他們的客戶沒有及時償還汽車維修的費用。

但是,該公司接手的案例中,最引人注目的兩種欠債人分別是:欠錢後「人間蒸發」的「朋友」,以及客戶的前任(客戶大概是希望分手就要徹底一刀兩斷、再無任何瓜葛)。

沒錢花竟借錢消費 通貨膨脹使得一些人經濟拮据,必須借錢應急。(海峽時報)有些人明明已入不敷出,還是抵擋不了奢侈品的誘惑,結果只好借錢滿足自己的購買慾。

數碼收債平台Collectius營運長Kian Foh Then透露,有些人因為生活拮据,為了應付日常開銷而不得不借錢,但另一些人則是為了購買奢侈品或出國旅遊而借錢。

他預計,借錢的人會越來越多,平均未償還無抵押債務則可能介於5000新元至5萬新元。

新法案有望改變收債人形象? 本月初,國會上對收債法案提出一讀,以遏止不妥的收債活動。(海峽時報)許多人對收債人的印象就是兇悍野蠻,甚至為了追債,什麼招數都用得上。

本月初,國會對收債法案提出一讀,以遏止不妥的收債活動。

新法案一旦通過,收債公司就必須申請執照,並對旗下收債人的行為負責。

收債人則必須和僱主提交聯合申請,無照收債者可被判罰款和坐牢。

一些收債公司受訪時告訴本地媒體,新法案有望能加強客戶的信心,也能提升旗下收債人的專業形象,一改收債人都是大耳窿的既定印象。


相关文章

  • 「仁來瘋」席捲台灣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出席電腦展掀粉絲熱潮
  • 馬國老師體罰致傷學生 家長拒絕和解堅持追責
  • 泰六歲童玩耍時弄傷同學 竟遭對方父親飛腳踢頭
  • 印尼就120億美元腐敗案 接觸多家新加坡石油貿易公司
  • 方威捷性侵未成年少女監40個月 網民:他的永久居留權會被褫奪嗎?
  • 疑抽吸含毒電子煙  馬國女子身體抽搐如喪屍
  • 馬國毒品問題達「臨界水平」  對經濟和公共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 抗議同座違規養寵物 曼谷男子走廊放蛇嚇人
  • 《1點新聞》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