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的时代过去了,也就是国内有这个观念,养老问题都是自己的事,虽然这么说有点冷血,但就像我们,也不会老了以后要求儿子在身边照顾自己的。
我们这个年纪就是需要拼事业,经济好父母养老不是问题,经济不好守在身边又如何,所以说到底赚钱才是王道,老的需要,小的也需要,自己也需要。”
@J小姐,来新3年多
父母目前在国内
“我们来新加坡,我们家父母都不用我们安顿,因为都不是独生子
现在疫情,父母想要过来也不方便,未来就算他们要来,也只是出来小住吧,毕竟年纪大了,我感觉这里他们也不太适应。
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很想过来,就算来也只是看看孩子,所以还是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W太太,来新18年
父母LTVP,目前因疫情在国内
“我爸妈70岁了,疫情前经常来新,现在因为疫情关系中断了,他们在国内到处游山玩水也挺好。他们兴趣很广泛,他们还经常下馆子,唱歌、旅游、读老年大学,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很精彩,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他们。
我平时会经常跟父母打电话,多的时候一天7、8个,有时候就是哪怕电话开着公放,让妈妈念叨念叨,她心里就舒服了。而且我还会经常网购东西送到家,我爸喜欢吃海鲜,我就一个劲儿的往家里送,邻居啊、朋友啊面前,他们也能有面子。
关于他们未来的养老问题,我跟他们很开诚布公地讨论过的,我爸妈也很开明,说将来他们老了,就请护工或者送养老院。如果真的很不幸得了重病,情愿体面地走掉,也不要很苦地活着。而且我也跟国内的几个好朋友打过招呼,关键时刻他们可以出面,然后我再赶回去也可以。
关于父母的养老问题,我们全家都挺豁达的,毕竟很多事情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去操心也没有用,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去贴合甲(父)方(母)的心愿,就好了呀~
他们也就是希望我们呢小辈过得平稳,给他们心里想要的就可以了,而且他们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开心也很重要。这个问题的没有所谓的最优解,只要大家都开心了,就算最优解了。”
@W女士,打算年底来新加坡
到时候把父母接过来
“现在在国内,孩子大了,我父母主要就是玩儿,到处溜达。平时孩子开学了,他们主要就是做饭、玩,跟他们的小伙伴运动,我妈爱好就是走路运动,必须跟小伙伴一起。我爸就是看新闻,他俩性格完全不一样。
我自己是独生子女,两个娃,我老公未来如果工作上有其他调动,剩我一个人在新加坡带两个娃的话,到时候就肯定需要父母过来帮忙了。
将来如果过来的话,父母主要担心的还是语言问题,没有认识的人。因为离乡背井的,容易没有安全感,买菜啊,逛超市啊,肯定不方便,主要是遛弯没有小伙伴一起,就容易感觉孤单。
而且他们在新加坡的话,看病也不方便,年纪大了,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慢性病,高血压什么的,总是要吃药。现在在国内开药都有医保,报销也方便,医生人也都熟悉。
将来长期规划的话,看父母意愿吧,他们想呆就长期呆着,不想就回国。”
跟姐妹们聊了聊,发现有些事情还挺让辣妈欣喜的。
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大家的观念都更开明了,不认为尽孝就要把父母/子女绑在身边。更多的是,希望对方过得好,子女也不会把父母当成免费的带娃劳动力,而是尊重父母的意愿,给予他们老年生活以自由,鼓励他们到处去旅游,培养自己的爱好,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虽说子女们目前都在新加坡生活,但很多父母会选择新加坡和国内两边跑,相对自由,不会被“绑架”著帮子女带孩子。想孩子/孙辈了就来新加坡,不来的时候,国内自己呆着去旅游去玩儿,子女也开心。
对于来新加坡生活的父母来说,语言和社交是两大难关。
幸运的是,新加坡的语言和社会环境,相对其他西方社会来说,是更容易适应和接受的。所以即使父母来了这里,花不了多久,也能很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一句英语都不会的老人,现在也能开口冒几句英语;热爱运动的爸爸,靠着爱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朋友。
但父母终究会慢慢老去,他们的健康始终是我们担心和牵挂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对很多在新的子女来说,他们也考虑过父母今后的健康和养老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和父母达成了一致。
等若干年后,父母真的老了,会考虑送养老院或请保姆照顾,大多数老人自己也都同意这样的安排,毕竟现在医学发达,国内的养老配套设施也在发展,未来会更加的成熟和发达。况且将来的事情现在也说不清,没必要去担心以后的事儿。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为了孩子选择了离开故乡,父母又为了我们而跟随着踏上陌生的土地。或许亲情就是一代代的传递和辜负。我们盼著自己的孩子好,父母盼着我们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