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如果說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那新加坡就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企業!
在西方國家,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一說法在亨廷頓《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也有所體現,影響很大。
這是西方世界對於長期統一的中華文明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觀點。
不只是中國,作為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也不像個國家,更像一個偽裝成國家的企業。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過:新加坡本身就很像一個公司。也有人說,把新加坡稱為「新加坡有限公司」一點沒錯。
新加坡
一個偽裝成國家的企業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過這一番話,要做一家新加坡一樣的公司。
黃崢曾說過:
我非常喜歡新加坡,也對它有很深的研究。 新加坡本身就很像一個公司 ,在周邊很差的環境下實現了國民富裕。因為它小,所以它創造了一個模式——在本國存放的資產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資產分布在中國、美國。 新加坡既是一個小國,但它又是一個融合於其他所有大國里的存在。 新加坡不追求單純的規模,追求的是自己國民的富裕,追求的是自己在世界上給其他人創造價值, 它把自己的資產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拿世界各地的資源成就了自己的國民 。
而作為一手將新加坡這家公司發展起來的李光耀,是黃崢最崇敬的人。新加坡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案例。
那為什麼說,新加坡就是一家公司呢?
一家企業的組織架構
和新加坡政體相差無幾
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大概是這樣的:
股東出錢出想法——董事給出方向——總經理布置任務——各部門賣力幹活。
這4大部分構成了一個公司的基本架構。
圖源:百度百科
對應到新加坡這家公司上,股東大會,就是新加坡國會;董事會,就是各部門實際領導人組成的內閣;總裁就是新加坡總理;各部門就是新加坡的各大政務部門:衛生部、教育部、國防部、移民廳……
那誰是新加坡這家公司的股東呢?當然是全體新加坡人!由全體新加坡人選出的各區代表,在國會上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麼說吧,新加坡每年都會給國民發放消費券、現金福利,這豈不是就像公司每年盈利後向股東發放花紅。
就拿今年新加坡的財政預算案(類似公司財務報表)來說,主要是3大方面:提高稅收、各部門支出、給國民發福利!
一個收入,一個支出,一個發錢。公司盈利,誰能收錢呢?當然是股東了!
點擊圖片查看「2022財政預算案」
國會、內閣、部門、總理
構成了新加坡這家公司的組織架構
股東大會,即新加坡國會,有著立法、監督權。
國會每個月召開一次,檢討過去實行的政策進展情況,探討當下存在的問題,議論是否實施新政策。
是不是很像股東大會上,大家對公司過去、現在、未來進行規劃,提出個人想法,探討如何讓公司做大做強。
新加坡國會
董事會,即新加坡內閣。負責新加坡的所有政府政策和事務,並對國會負責。
總裁,即新加坡總理。在新加坡,總理是國家的實際領導人,總統只擁有象徵性的權力,就像公司的榮譽董事長。
各大部門各司其職,衛生部(類似公司醫護)、財政部(類似公司財務)、國防部(類似公司保安)、教育部(類似公司培訓)……
以此來看,新加坡的政治職權,和公司的組織架構一般無二!
新加坡教育部
新加坡這家公司的
品牌優勢
凡是公司,必須向外打出自己的招牌。而新加坡這家公司,對外打出的招牌就太多了,「花園城市」、「亞洲金融中心」、「全球最安全國家」、「教育全球領先」、「醫療水平高」、「全球最繁榮城市」……
這一系列名譽仿佛不要錢一樣,往新加坡的身上砸去!不僅如此,新加坡還是全球各大榜單中的常見客。
全球最佳機場——樟宜機場、世界最大的室內瀑布——雨漩渦、全球最具競爭力人才——新加坡人、最佳移民國家——新加坡……
短短50年里,新加坡就對外打出了這麼多震驚世界的名片,名聲在外!強大的品牌優勢,反過來推動了新加坡的發展,也更吸引外來遊客以及投資。
新加坡這家公司的
企業文化
一個公司,想要長遠發展,公司文化必不可少。就像一個學校的校訓那樣,是一個公司的精神核心。
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一般與創始人息息相關。從某方面來說,帶領新加坡發展壯大的李光耀,將自己的風格深深地刻入到了全體新加坡人的精神中。
那就是務實、平衡、愛國!
李光耀最是務實,一切從具體的利益出發。
他曾說過,如果聽從輿論的方向,那只是一種跟風,削弱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李光耀堅持走自己的路,哪怕被人說是獨裁,也不停下腳步。
平衡最能體現在新加坡的外交上。
無論是李光耀,還是李顯龍,都深刻懂得小國發展的不易,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周旋在中美等大國之間,在群狼環伺的場景中脫穎而出,不得不說李光耀的政治平衡很厲害!
愛國,體現在新加坡的上上下下。
從小學起,新加坡就教給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進行愛國教育。每年的新加坡國慶,都會有一批孩子到現場觀看。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典禮上,人們齊唱國歌,甚至有人因激動落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這家公司
給管理層高薪以盡心工作
對於頂級人才,新加坡一向很寬容。無論是綠卡申請,還是管理層,新加坡這家公司都大開方便之門,盡最大努力讓他們留在新加坡。
對於管理人員,新加坡就像跨國500強公司高薪留人一樣,給予他們比其他國家更高的薪資,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為新加坡的進步盡職盡責。
這一政策,從李光耀時代就開始了。
作為現任總理的李顯龍,年薪就是美國總統拜登的4倍!
其他領導人的薪資也都不少。如果做到了議員,差不多有2萬新元的月薪,年薪也就是20多萬新元,如果做到初級部長,年薪能達到總理的一半—110萬新元左右。
當然,與之對應的還有嚴格的反貪污制度~
新加坡規模雖小
卻是全球化的「大公司」
在黃崢眼中,新加坡最像公司的一點就是,國土面積很小,卻在全球多國擁有資產,既是小國,又是一個融合於其他所有大國里的存在。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獨立時,面臨諸多困難:自然資源匱乏、人民失去工作、周圍群狼環伺……
但這一切都被李光耀強勢解決~
不追求國土大小,追求國民富裕。新加坡的資產,分布全球各地,用全球的資源成就了自己的國民。
作為新加坡本土,則打造成一個旅遊聖地,提升生活品質。
到現在,新加坡「4G」領導人確定,新加坡也要進入第四代領導者。常言都說「富不過三代」,很多集團也是在第三代接班人上出現了問題而影響企業發展。
那新加坡這家公司,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打破魔咒呢?詳情請點擊:
萊佛士給新加坡打地基
李光耀帶領它拔地而起
新加坡這家公司,其創始人為英國爵士萊佛士,正是由於他敏銳的眼光,才在新加坡島上建立了新加坡!
絕佳的地理位置選擇,讓新加坡成為中西方聯繫的重要港口。馬六甲海峽的存在,也讓新加坡吃夠了「地利」!
從新加坡建立,馬六甲海峽海港收入,就是新加坡盈利的一大筆,而且隨著全球化愈來愈深,馬六甲海峽愈發重要,每日通過的船舶也越來越多,新加坡吃到嘴裡的紅利也越來越大。
新加坡港
而真正將新加坡這家公司,從一家小公司發展到世界知名公司的,正是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
被西方稱為「小國大總理」的李光耀,雖然領導的是一家小公司,但眼光卻不遜色於其他國際企業的掌舵人!
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才真正脫離了小漁港,成為世界頂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從小漁村壯大
成長中領悟「外交平衡戰略」
從一個小漁港發展壯大,其中的艱辛也讓新加坡一直奉行「大國平衡政策」,並積極對外合作。
在外交上,新加坡也和企業打交道一般,儘可能和平發展,大家有錢一起賺。
他不過分親中,也不過分親美,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和中美兩國都保持友好關係。積極在東協發言,和大馬、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搞好關係,主張獨立自主的外交。
現在,新加坡已同世界上90多個國家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與1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
中國-東協外長特別會議
公司不能被「卡脖子」
新加坡大力發展支柱產業
作為一個生存在「群狼環伺」環境中的企業,想要發展,就不能有一點被人「卡脖子」的地方。
尤其是作為國家命脈的製造業,更要大力發展。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不像中國香港,可以放棄製造業,它必須通過投資保留製造業,同時以更高深的技術增進生產力與保持競爭力,重點就是要引進高附加值的投資。
為此,他建立了裕廊工業園區,不斷改進政策來吸引外來企業進場,讓新加坡的工業得以發展。
從脫離馬來西亞獨立開始,新加坡幾乎每隔10年,其經濟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從勞工密集型的傳統工業到科技信息工業,再到目前的知識經濟階段。
2020年,新加坡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約為1060億新元,約占21%,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製造業占比超過GDP20%的國家。
建國之初,新加坡的水資源基本上全靠大馬進口,因此,新加坡歷任總理大力支持新加坡水循環利用。現在,新加坡的水來源已經從絕大多數靠進口變成了進口、新生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四個來源。
就像一家企業發展壯大後,上游、下游的產業鏈都要涵蓋進去,儘可能完成自產自銷出口。
屬於自己的人才培養機制
內部教育、引入外界人才
一家公司想要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除了內部培養、升職,還要不斷招收新鮮血液,來讓公司快速發展。
新加坡,對內實行精英教育,對外引進外資,吸引外籍人才加入,使新加坡保持著高度的精英化。
李光耀曾說的那樣:「新加坡太小,只要一屆政府變得愚蠢,我們就全完了,國家將沉淪,化為烏有。」
為了保證新加坡的發展,決策人就不能是無腦份子。很多企業,都是在一個英明的領導人下走向高峰,但也會因錯誤的領導跌到谷底。
新加坡已經度過3代領導人,馬上迎來第4代領導人黃循財,在這位被大家稱為「草根中的精英」的帶頭人手中,新加坡這家公司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點擊圖片了解黃循財人物經歷
通心粉們覺得新加坡還有哪些地方像一家公司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9224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031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