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對194個國家人們的健康情況進行了調查後,聯合國於昨天(11月23日)發布了這份報告公布上述數據。
《全球營養報告》是針對世界人口營養狀況與相關健康問題進行的獨立年度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依照目前的速度,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9項「2025年全球營養目標」中,將有8項無法達成。
世衛設下的9大營養目標包括:
報告估計,目前近1.492億五歲以下兒童由於缺乏營養而發育遲緩;超過4540萬名兒童沒有達到與體高相應的體重,面臨著消瘦問題;3890萬兒童超重。 同時,有超過40%的成人(22 億人)超重,有肥胖症。
報告也指出,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有望實現減少鹽攝入量的目標,或者阻止成年人肥胖的增長。
這讓紅螞蟻想起,前幾天所寫關於我國健康情況的文章。吃得太咸是造成高血壓頻發的原因之一,我國去年有35.5%人口患高血壓,肥胖率「倒退」10年。
「自2010年以來,不良飲食引起的可避免死亡增加了15%,如今不良飲食導因占所有成年人死亡人數的25%。我們的全球飲食調查結果表明,我們的飲食在過去十年中沒有改善,現在對人類和地球的健康都構成了重大威脅。」
今年的《全球營養報告》首次關注全球飲食以及食物選擇如何影響人類和地球。
報告發現,人們未能食用足夠的促進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在低收入國家。
水果和蔬菜的建議攝入量為每天五份,然而人們所吃的水果只達到建議的60%,蔬菜則值達到建議的40%。
而高收入國家消費最多對健康有害的食物,如紅肉、乳製品和含糖飲料,因而超重和肥胖的比率也最高。
該報告發現,有害健康的食品攝入量呈上升趨勢,目前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量是每周五份,高於最多不超過一份的建議。
報告指出,動物性食品通常比植物性食品具有更高的環境足跡。因此,它們是大部分與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地使用的「罪魁禍首」,而牛肉、羊肉和奶製品所造成的影響最大。
改善全球的營養狀況的開支顯著增加,部分原因是因為冠病疫情暴發後,導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1.55億人。
《全球營養報告》估計,2022年至2030年,僅營養支出就需要每年增加108億美元(147 億新元)才能達到減少發育遲緩、消瘦、產婦貧血和母乳喂養等目標。此前的估計,是在2016年至2025年期間,每年需增加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