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诈骗案被骗走的金额总数为3亿4650万元。(新报示意图)
作者 王震宇
近来,在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电视节目上,都能见到各式各样诈骗案的相关新闻及数据,甚至真实个案的搬演片段。
当局这番宣传,不外是希望能起到教育和防范作用,让人们不再上当。 但从新加坡警察部队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情况可没那么乐观:
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1万4349起诈骗案,比去年的7746起激增了85%;
在这些案件中,被骗走的金额总数为3亿4650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亿3330万元的一半。
警方打击诈骗可说不遗余力,但受骗的人和被骗走的金额有增无减,以及最常出现的骗局类型显示,诈骗集团越来越擅于攻击人性弱点。
求职与钓鱼骗局最猖獗
警方将本地10大诈骗案类型归类如下:
(资料来源:新加坡警方部队/红蚂蚁制图)
当中,今年上半年最多受害者上当的骗局为求职骗局,共有3573起案例;若从受骗金额的角度分析,要属投资骗局的幕后黑手最为猖狂,骗走了1亿零880万元,单起案件最高的受骗金额达1200万元。
这些骗徒究竟是如何精心布局,让受害者信以为真?红蚂蚁整理出三大骗局中最常见的干案手段:
求职骗局
(警方提供)
在这类骗案中,受害者最常会看到网上广告,或透过通讯应用Telegram及WhatsApp收到从不明号码主动发来的信息,提供他们高薪的兼职工作,而且足不出户就能赚钱。
例如,骗子一般会要求受害者提前付费购买物品,以“帮助”某个电商,受害者也能从中收到佣金。随后,骗徒会指示受害者发来该电商网站的购物车截图,再将金额转账至骗徒提供的银行账号,为购物车中的商品付款。
为了让受害者上钩,骗徒最初会把商品的金额退款给受害者,也会给予佣金,但之后就会声称系统故障,下来受害者的佣金或退款也随即不了了之。
警方也透露,另一些骗徒的手法则是要求受害者先购买昂贵的会员籍,以参与有利可图的工作任务,许多受害者是在获知唯有完成所有任务,方能全数领回金钱,才惊觉自己上了当。
钓鱼骗局
骗徒假扮银行或政府官员,通过电话或通讯应用联系受害者,说服对方提供相关资料。(海峡时报示意图)
这类骗局虽然主要与银行和银行账号有关,但也包括其他类型的诈骗:
骗徒会假扮银行或政府官员,通过电话或通讯应用联系受害者,谎称受害者的银行卡或账户出现了状况,说服对方提供相关资料。
受害者会收到电邮或手机简讯,声称有包裹递送的款项未付清,或一些平台服务如Grab或网飞(Netflix)的订阅费用等出现故障,要求受害者点击钓鱼连结解决问题。受害者点击连结后,就会被带到用以骗取受害者用户名和密码的假银行网站。
一些骗徒也会通过网购平台Carousell联系受害者,假装对对方欲卖出的物品感兴趣,之后再冒充平台发出假电邮,要求受害者提供账号资料,好让骗徒转账。
骗徒通过网购平台Carousell联系受害者,假装对对方欲卖出的物品感兴趣,精心布局让受害者上钩。(海峡时报示意图)
电子商务骗局
警方指出,电子商务骗案之所以增加,大部分是因“与假物业销售有关的租屋骗案”,这类案件占了电子商务骗案的29.6%。
受害者应是急需找房,又看到骗徒提供的“好康”,以为能以划算的价格租屋,孰料竟然堕入骗局。
至于大部分的电子商务骗案,骗徒会发出贴文,声称能以比市场价格较低的价格售出货物,让受害者坠入骗局。受害者通过银行转账付款后,卖方却没如期交货。
男子被骗转账逾百万 警方及时阻止避免血本无归
警方也在记者会上分享了一名男子上个月差点被骗走巨款的经历:
58岁的约翰(假名)6月底接到骗徒来电,对方谎称是初庭官员,并说有一家公司以约翰的名字设立,而这家公司涉及财务罪案,约翰须出庭供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