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2022-09-02     缘分     21055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1971年,裕廊飞禽公园举办的“鸟儿唱歌”比赛。(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廊飞禽公园的搬家日子已经敲定了。

就定在明年(2023年1月3日)庆祝开园52周年当天,迎接最后一批访客,傍晚6时正式关闭。之后就开始准备搬迁的事宜。

飞禽公园原定2020年开始迁至万礼,新园区原本预计2022年投入运作,却因冠病疫情而延期。

占地20.2公顷的裕廊飞禽公园,耗资350万元,在1971年1月3日正式开幕接待访客。

园内目前有约3500只飞禽,种类多达400个,其中4%属于濒临绝种、8%属濒危物种,10%是脆弱物种。这与刚开幕时只有60个种类,1000只飞禽的数量相差甚远。

至于崭新的飞禽公园Bird Paradise,有关详情将在日后公布。

在此与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这个新加坡最“老”的野生动物展示区的鲜为人知趣事。

1、新加坡为何先建飞禽公园,再建动物园?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1970年3月6日,正在兴建中的裕廊飞禽公园。(海峡时报)

裕廊飞禽公园是由已故前副总理吴庆瑞博士倡议兴建。

1968年,担任财政部长的吴庆瑞到巴西参加世界会议期间,走访里约热内卢动物园的鸟舍后深受启发,认为如果新加坡也有个飞禽公园,就可以为本地民众,提供一个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以及一个消闲去处。

当被问及为何先建飞禽公园,而不是动物园?吴庆瑞回答说:

“鸟粮要比喂食动物的肉类便宜很多。”

在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故事》中,也曾提到李光耀和吴庆瑞都认为,像老虎和大象这类吸引旅客目光的大型动物的维护费用非常昂贵。因此,应该先建飞禽公园,再兴建动物园。

那时,吴庆瑞很早就预见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先后倡议兴建飞禽公园和动物园。

2、从杂技表演转向展示鸟类自然天性

飞禽公园的表演早从1982年就开始,当时名为飞禽群星表演。

训鸟师培养了许多表演天分强的鸟儿进行“马戏团特技表演”。它们会在钢丝上骑脚车、唱歌、打喷嚏、投篮、接听电话和升旗等,广受游客欢迎。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鹦鹉“负责”升旗礼仪式。(联合晚报)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鹦鹉在高空钢丝上骑脚车。(互联网)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鹦鹉接听电话。(海峡时报)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鹦鹉投篮。(海峡时报)

当时,每场演出都有100至150只飞禽参与,是世界上最多鸟儿参与的表演秀。这个表演甚至走出新加坡,受邀到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印度等多个地方出演。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能接受这些飞禽被受训作出拟人举止,因为西方的鸟儿演出时都这么做。

然而到了90年代后期,饲养员开始意识到不应该让鸟类模仿人类做杂技。

于是,飞禽公园的表演开始将重点放在展示鸟儿的天性能力,比如让它们从观众头上“低空飞过”,或者让鹦鹉辨识颜色和形状、唱歌、模仿人讲话等,让儿童了解到鸟儿也是智力超强的。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2015年11月1日,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PCF)在裕廊飞禽公园举办家庭日,李显龙总理和夫人何晶也出席。李显龙总理观赏飞禽表演时,手握呼啦圈让鹦鹉飞过。(新明日报)

3、至少有过四个世界首创

裕廊飞禽公园除了曾拥有世界上最多鸟儿参与的表演秀外,还拥有以下几个“之最”头衔。

1971年裕廊飞禽公园开幕时, 园内的“裕廊瀑布”(现称瀑布鸟舍)曾是世上最高的室内人造瀑布, 高30米(相当于13层楼高)、水流速度每秒140升。

裕廊飞禽公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联合早报)

1995年,飞禽公园成功在人造环境中繁殖出黑犀鸟,为世界首例。同时,它也是第一个成功在圈养环境中孵化南斑犀鸟和双角犀鸟的保育机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