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又有一座城“沦陷”!
四川省成都市冠病疫情严峻,当地发布通告,要求全体居民从9月1日傍晚6时起原则居家,非必要不离蓉。
消息一经发出,相关词条立刻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截至目前,“成都今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话题已有超2亿的阅读量和2万多条讨论。
有网民称,尽管还没到晚上6时,但自己居住小区已经开始封控管理,“起床就发现楼下大门锁死了,铁皮焊起了”
成都锦江区自8月26日起便实施了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中风险区“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封控管理措施。
更有网友调侃,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出现了“恶意返乡”“常态化核酸”等在内的很多新词,而“原则居家”就是最新的一个。
封控之前囤物资也是常规操作,许多网民也分享了到超市抢购、囤积物资的经历。
人们手中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
成都的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8月29日起便升至超过100起。成都市卫健委9月1日通报,8月31日0-24时,成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1例。
算一笔隔离帐
酒店集中隔离:“反正不用你出钱。”
不光是这次成都,之前上海的集中隔离,入住方舱,酒店的人员是个庞大的数字,这让很多人对隔离的成本有了好奇心。
以上海为例,近日有一名确诊病例,根据官方通报,截至8月31日上午9时,共排查到这名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1014人。
根据现行防疫条例,这些密接者都要集中隔离。若以两年前入境上海时的隔离酒店标准计算,每人每天的食宿费用约为300元左右,隔离上述千余人的成本就接近213万元。这还不包括核酸检测和交通转运等费用。
仅是一起病例的相关排查隔离,相关开支已十分惊人。若说起已成为上海人家常便饭的核酸检测,更是天文数字。有专门的机构曾估算,若每两天对中国70%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成本相当于中国GDP的1.8%。
本周回归校园的近200万上海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每天都要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深圳多地,更是从今年初,就要求居民持有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如此严苛的防疫要求,依然难以阻挡疫情来袭,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停摆。随着深圳暴发新一轮本土疫情,本周至少四个大型展会紧急被叫停,包括从去年延期到今年、从上海转移到深圳的亚洲宠物展。
由于担心被封在展馆内,数千家参展商连夜弃货逃离。有展商发朋友圈哭诉,展台搭建和参展货品全部作废,每家企业均损失几十上百万元。
“一场展会,让这个行业在2022年雪上加霜。”
从隔离到筛查再到封控,为达成“动态清零”目标而付出的经济代价极高。
中国第二季GDP同比仅增长0.4%的惨淡数据,凸显了封控对经济活动的打击之大。而上半年全国公共预算增幅同比滑落10.2%,则显现了防疫对地方财政的压力之重。即便是在恢复常态化管控的上海,公务员都因地方财政吃紧而遭遇大幅降薪,更别提诸多长期处于封控状态的边陲小城。
中国大陆的经济活动到底如何?
卫星数据显示,中国8月零售活动平缓,电子商务需求尤为疲软,电商配送中心的活动甚至低于2020年。
据物流公司数据显示,8月中国城际卡车流动量下降20%,而这个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在数据研究报告中说,配送中心在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的表现比现在要好得多;报告还称,随着消费者削减开支,阿里巴巴等公司的盈利疲软趋势可能会持续。
数据还显示,疲软情况还蔓延到了实体零售商,8月商场停车场的汽车数量变化远低于2021年同期,但购物中心的零售活动尚未降至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创下的低点。
报告还提及,卫星数据表明建筑业形势喜忧参半,8月水泥产量强劲增长,但钢铁产量下降,不过8月份钢企的库存也有所减少;需要关注消费和建筑业是否复苏,以及“疲软状况是否开始蔓延到制造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