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2022-09-08     于晏     9511

9月8日,截稿较早,疫情数据今晚更新。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8.2岁

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两年高于美国

三、马来西亚室内不再强制戴口罩

四、新加坡ICU重症病例增至11人

五、昨天通报5起新增死亡病例,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8%

疫情期间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降反升

9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过去十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8.2岁,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综合新 华社今年7月12日的 报 道得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十年前的74.8岁提高至2020年的77.93岁,再进一步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换句话说,在2020年至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0.27岁。

疫情期间

新加坡人均预期寿命

缩短0.2岁

《新加坡眼》曾独家报道,2019年,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预期寿命是83.7岁,但是,到了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出现超额死亡的影响,降至83.5岁,缩短了0.2岁。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截至2022年7月6日,在新冠疫情当中,新加坡每百万人口死亡260.93人,为全球最低之一。

中国大陆的冠病死亡率比新加坡还低,每百万人口死亡3.62人;香港特区相当高,为1245.37人,高于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的近五倍;台湾地区为302.79人,与新西兰接近,比新加坡略高16%。

美国每百万人口死亡3061.09人,是中国大陆的845倍;英国是中国大陆的733倍;俄罗斯是中国大陆的707倍;印度是中国大陆的104倍。

参考阅读: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说,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间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1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皆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连续两年高于美国

《中国日报》报道,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首次超过美国,并在2021年继续高于美国。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美国疾控中心报道,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岁,比2020年的77岁下降1岁。该数据已连续两年下降。

美国媒体报道,在新冠疫情的两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降低了近3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

《中国日报》指出,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曾预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于2027年超过美国,但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截至今年5月,已有超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这成为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两年下降的一大原因。

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

老龄化程度加深

9月7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负责人杜希学表示,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

新闻报道指出,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

一、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

二、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降到1.3以下

三、老龄化程度加深

四、家庭小型化,202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

五、区域不平衡,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马来西亚室内不再强制戴口罩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今天是9月8日,是新加坡室内不强制戴口罩满10天,步入第11天。

自8月29日以来,除了公交和医疗场所,包括疗养院,新加坡不再强制室内戴口罩;同时,卫生部强调,不强制室内戴口罩是有张有弛,避免人们出现防疫疲劳,如果将来出现新疫情,可能重新邀请强制戴口罩。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昨天(9月7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在室内是否戴口罩,公众可以自行决定”,但是,乘搭公共运输工具、在医疗场所仍强制戴口罩。

马国卫生部长凯里说,当局所有决策皆基于数据和科学决定,如果再有疫情发生,可能将再次实施“口罩令”。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疫情期间提高近4岁,高于美国;新加坡却在下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