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堂供奉的林路与其夫人的神位则采用统一订制的标准牌位。牌头是浅浮雕双龙寿纹,牌身中间为红底阳雕的牌位主名讳,两侧为螭虎浅浮雕,左右侧浮雕上部为祖籍地信息,右侧下部为奉祀人信息,均为红底阳雕。牌板背面没有夹层,也没有牌位主的生辰墓葬等信息。底座为绿底洒金板,中间为浅浮雕麒麟,两侧为竹节纹,牌位雕刻部位均以鎏金饰面。
林少荣(林路)与陈夫人禄位
林志义(林路)与六位夫人的神位
家中奉祀的牌位记录了牌位主详细的个人与家族信息,以毛笔书写,符合传统牌位的规制,牌位未记录祖籍地信息,采用精湛的工艺加以雕刻装饰;公共奉祀的牌位采用工艺普通的标准牌板做法,牌板仅记录牌位主的基本个人与家族信息,但标注祖籍地信息,显示此类信息对于奉祀在祠堂中的牌位的重要性,以及奉祀人清晰的祖籍地概念,晚期的牌位中祖籍观念逐渐淡化,简化为原籍的省与县。
社群奉祀的牌位
作为跨方言群的林氏宗祠,九龙堂前堂中龛中最高位置供奉著7尊林氏先祖牌位,这些牌位的制式与一般牌位不同,尺寸更大,采用镂空雕龙纹鎏金装饰。根据牌位雕刻手法与九龙堂碑记推测,这7尊先祖牌位可能是在不同时期供奉的。兴建之初供奉比干、林坚、林禄,后增加林放、林颖、林韬、林披,均为林氏共同祖先与福建林氏始祖,其牌位的摆放位置符合林氏世系的长幼承继关系,是九龙堂奉祀的共同先祖。
九龙堂前堂亦供奉著3尊本地其它林氏宗团的共同先祖牌位。一尊是福建九龙堂奉祀的神主牌位,牌位主为林德义、林妈坪、林永庆、林荣美、林有用、林长华、林长喜、林采达,以及开九龙山的林全;一尊是琼崖派众裔孙奉祀的神主牌位,牌位主为宋入琼始祖乾宁路安抚使林暹及其夫人王氏;一尊是新加坡潮汕林氏供奉的始祖——宋大理寺评事大唐君之子元处士钱阳开基林南山与夫人张泥沟的神位。
福建九龙堂宗团祖先神主牌位
入琼始祖林暹与王夫人神主牌位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祖先牌位中的“宗”与“乡”
九龙堂奉祀不同方言群的共同先祖牌位,显示其与这三家宗团的密切关系。被视为新加坡林氏的最高宗亲机构。九龙堂奉祀的共同先祖牌位及其内部装饰,共同起到教化后裔的作用,符合《始建新嘉坡九龙堂记》中所表达的建堂目的——“共庇绵延海外春秋祀典亿万年而勿替焉”。
牌位的宗乡观念
九龙堂供奉的祖先牌位显示,本地华族的祖先奉祀与其他地区一样,从宗教信仰演化为慎终追远的孝道表达,成为儒家伦理哲学思想的表述,被赋予社会教化的功能,成为团结族群的手段之一。集合宗族之力兴建的九龙堂,通过祭祀共同祖先、有功德者以及近世祖先,建立起跨方言群的血缘网络,为宗亲提供在本地生存发展的机会,有着明确的互助宗旨。
九龙堂的创办,以宗族之力将祖先崇拜信仰与祭祀文化延续下来,得以保存建堂至今所供奉的牌位,为本地林氏留下珍贵的家族信息。在当代的语境下,家族寻根溯源是跨越宗教信仰的,这些祖先牌位记录了家族承继(宗)和祖籍源流(乡)关系,为后裔的追根溯源提供重要信息。
宗乡机构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有形与无形的“宗”与“乡”网络,通过溯源的共情,将后裔与宗乡机构重新连接起来,或许是另一种当代社会责任。一些有着会馆建筑的宗乡机构,可以发展成为特定主题的研究教育中心,是岛国弥足珍贵的资源。
(作者为ON-LAB创办人兼主持人、本刊编委)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