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2022-09-19     缘分     13785

1965年,李光耀在组屋建设基地

因此从1968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建立了公积金制度,所有公民都拥有一个公积金账户,每个月由雇员和雇主各缴纳工资的5%,在购房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作为首付款。

当其他国家的年轻人还在为了攒首付焦头烂额的时候,新加坡的年轻人早已无后顾之忧。

同时,为了倡导东方价值观中的孝道,如果年轻人购买离父母很近的组屋,将会享受政府的优惠;如果购买的是二手的组屋,政府还会发放几万新元不等的住房补贴。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新加坡70年代客厅陈列

这么丰厚的房屋福利,使人不禁会思考:会不会有人投机取巧,利用组屋搞腐败?

新加坡政府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对组屋的购买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首先,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组屋,不能多贪多占,买了之后必须居住使用,否则将会面临高达5000新元的罚款或半年的牢狱之灾。

组屋购买后五年之内,不得出售转让,如果五年之后想要申请更大的组屋,需要将现在拥有的组屋先退出来。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新加坡现代组屋内部图片

除了严谨的法律条文使投机取巧者望而却步之外,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制度也使公务员廉洁清正,不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而拥有大量资金的外国炒房客,在新加坡更是完全没有市场可言的,因为新加坡政府对于组屋的购买有一条严格规定:购买组屋者必须是新加坡公民,且家庭月收入不超过5.8万人民币。

炒房,在新加坡根本没有可能。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奇迹,首先是靠政府的大力调控和补贴。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新加坡政府这样肯在居民住房上下血本。

因为组屋的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建屋发展局每年都有巨大的财政赤字,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进行填补。新加坡政府历年在这一方面的拨款,加起来折合成人民币将近一千亿。

有人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房屋福利最后还不是要新加坡人自己买单。

事实上,还真不是。

新加坡政府补贴给组屋的钱,一部分来自于正常的税收,另外一大部分则来自淡马锡公司的投资收益。淡马锡相当于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在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满世界地赚钱,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16%左右,为新加坡的老百姓赢得了丰厚的收益。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淡马锡

政府肯花钱,是组屋制度成功的要素之一,不过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问题。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之所以难以复制,是因为从1966年开始新加坡就制定通过了强制征用土地的法律。到1985年为止,建屋发展局就已经控制了新加坡75%左右的土地资源。

因为可以强制征地,使新加坡政府只需要进行大量的建筑补贴,而不用考虑最基本的土地资源问题。与其他国家的经济适用房不同,新加坡的组屋并不是建筑在偏僻地段,而是大多数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地方,不乏很多黄金地段。

这种独特的房屋制度曾引发过争议,有人羡慕新加坡人只要结婚就能有婚房,不用被房价所困扰,有的人则指责新加坡政府大包大揽,尤其是强制征用土地,是对民众私权的一种侵犯。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新加坡组屋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过,在结了婚就有房子的诱惑下,谁还在乎新加坡政府是否强制征地呢?

当世界各国房价都一路高涨的时候,只有新加坡的房价比较平稳。这背后,离不开新加坡政府的大力调控,不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降温。再加上新加坡组屋都由政府进行定价,更是没有给任何炒房客钻空子的机会。

中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正在为一套房苦苦挣扎。

而新加坡年轻人却因为组屋,早早地拥有了一个安稳的住所,既不用担心高房价,也不愁著高房租,或者房东赶人。安稳住所的背后是幸福。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居者有其屋,一个简单的口号,但却饱含着澎湃的力量。

这种的力量不在于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图景,而在于政府真真切切地了断了通过土地、房地产,来填满自己腰包的欲望。

楼市调控很难。但天下事本无难易,为之即为易。

新加坡做出了表率

(文章来源:网络)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这个国家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