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2022-09-21     缘分     16621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晚晴园

1911年,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为中国千年帝制画上句点,不仅促成亚洲首个共和国的诞生,还让中国的政治体系走向现代化,同时也影响了新马华人社会。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下属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20世纪初曾是孙中山在南洋的重要革命基地。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晚晴园成立后,孙中山、胡汉民、黄兴等人和南洋革命志士在此聚会。孙中山于此处策划了三次起义,并将新加坡提升为同盟会南洋支部总机关。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晚晴园落成于1902年,由橡胶业巨子张永福于1905年购下这栋双层别墅,供他年迈的母亲颐养天年,因而命名“晚晴园”。晚晴园于2014年完成了最近一次翻新,丰富了展厅内容并且加入了多媒体呈现方式。修葺一新的晚晴园,主要围绕辛亥革命追溯了孙中山传奇的一生,同时重点介绍他在南洋的革命事迹,以及新加坡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晚晴园有四个常设展厅:“初会晚晴,星洲三杰"、“星洲同盟南洋支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及“共和之后,南洋回响”。这四个展厅通过照片、书报、文物以及影音等形式,非常详尽地展示了新加坡先贤如何协助推动革命、当时的社会风貌、新加坡本地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变化、革命时期的重要运动等,再现了百年前风起云涌的岁月。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革命党人发动的大小战役。短小的介绍和简洁的年份背后是无数先烈一次又一次以血肉之躯反抗著封建统治,细细读过才知革命道路之艰辛和革命党人信念之坚定。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旧照片以及书报等展示。其中《图南日报》日历牌是张永福等人与孙中山认识的介绍物。1904年张永福、陈楚楠及林义顺 为提倡革命而创办《图南日报》。张永福亲自设计日历牌并随报附送。日历牌中间印有自由锺和独立旗的图案,上面还印有“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等字。远在檀香山的孙中山发现这份宣传反清革命的日历牌而感到欣喜,特地联系当时在新加坡的尢列,表示希望与张陈等人见面。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香邑馆”为中山会馆前身,是新加坡最早成立的会馆之一,由早期移居到新马的香山华人成立。香山也是孙中山的家乡。该会馆为了彰显孙中山创建民国的历史意义,于1937年改名为中山会馆。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颁发旌义状予创建民国有功之人士,以兹嘉奖。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1900年至1911年间,孙中山9次到访新加坡,其中4次住在晚晴园。这个房间曾经是孙中山的卧室,整体陈设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在张永福1933年出版的《南洋与创立民国》中,记录了孙中山在这里生活的点滴。

新加坡小众文化馆 关于新加坡,你可以了解更多

展示辛亥革命成功后的社会变革,如禁止吸鸦片、废除缠足、提倡女性接受教育等,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时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前人的事迹已经久远,同盟会志士的照片在时光的抚摸中逐渐暗淡,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凝结为无声的展品,被时间定格、被永恒镌刻。百年风华,沧海桑田,革命者曾经走过的路,依然熠熠生辉、震撼人心。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10am-5pm

地址:12 Tai Gin Road, Singapore 327874

印度文化馆

印度文化馆的永久展馆分为5个主题,按时间排列,跨越公元1世纪至21世纪,画廊通过艺术品,雕塑,日常用品等展示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互动历史,描绘殖民时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度社区的经历,突出印度裔对新加坡发展做出的贡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