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幾年都是東南亞各國的旅遊大戶。如今中國遊客暫時來不了,東南亞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印度。
然而,中國遊客的「地位」這麼容易就能被取代嗎?
2019年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顯示,中國訪客達363萬人次,是新加坡最大的客源地。
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國2021年最大客源地依然是中國,共有8萬8000人次入境。
不過隨著各國的邊境開放,唯獨中國還堅守動態清零政策,這才導致中國遊客在新加坡的「地位生變」。
今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亞已超越中國,成為我國最大客源,緊接著是印度。「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已跌出了我國五大客源榜,僅有1萬7000人次入境。
泰國從疫情前接待1100多萬中國遊客減少到今年的幾千人。印尼的情況也差不多,中國遊客從2019年的200多萬下降到今年的2萬左右。
東方旅遊聯合創辦人Stanley Foo告訴《南華早報》,自新加坡4月放寬邊境防疫條例,允許已接種的旅客無需隔離進入我國後,他看到大量的印度遊客回流。不過他認為,人數並沒讓人很驚訝。
這是因為印度在2019年入境本地的旅客人數,已經達到142萬人次。然而,今年上半年,只有21萬9000人次。要取代363萬人次的中國訪客,並非易事?
我國旅遊局近年來加大力度,通過宣傳、路演和促銷活動吸引印度遊客來新加坡旅遊,譬如在今年4月至6月期間為來自印度的家庭提供機票和熱門景點的折扣。這項名為「享受你的家庭時光」的活動也為聖淘沙名勝世界和濱海灣花園等旅遊合作夥伴,吸引到約5萬個預訂。
新加坡旅遊局負責印度、中東、南亞和非洲的區域總監GB Srithar說:
「我們的目標是吸引傳統的遊客群體,如帶孩子的家庭、會議和獎勵旅遊的團體,以及郵輪度假者。」
他補充說,新加坡今年的目標是吸引400萬到600萬外國遊客,印度將為這一目標作出巨大貢獻。
印度遊客的消費能力不比中國高?
淡馬錫理工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高級講師卡辛(Benjamin Cassim)指出,
主要的挑戰是印度遊客的消費能力。
新加坡屬於較貴的旅遊目的地,在消費方面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這將影響我國從印度吸引更多遊客的能力。
最直接的影響是酒店價格。據新加坡旅遊局最新公布的數據,7月份平均酒店房價達259元,創10年新高。五星級酒店每晚平均收費就要價344新元。
旅遊和目的地發展諮詢公司Syntegrate LLP的合伙人張俊光博士,也是新加坡旅遊景點協會前主席。他指出,
中國遊客通常比印度遊客更有錢,也更願意在度假時花很多錢。
印度國內的交通不夠中國方便?
「在印度,如果距離機場100公里,要花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機場。而在中國,因為有高鐵,可以在45分鐘或1小時內就抵達機場。因此,中國國內的交通連接性,以及國際機場的可達性要高得多。」
張俊光和卡辛也一致認為,印度遊客有很多其他目的地選擇,比如杜拜,只需要三個多小時就能抵達了。
然而,要飛往東南亞,坐飛機大約需要5個小時才能抵達。此外,還有來自瑞士、法國和義大利等歐洲長途目的地的競爭。
國際旅遊諮詢公司MasterConsult Services的董事經理Christopher Khoo也指出,單靠推廣活動,無法克服疫情後經濟衰退的現實。
「從需求方來看,由於連續兩年的經濟不景氣,可支配收入大幅減少。」
Christopher說,當前的高通脹前景、經濟衰退以及俄烏局勢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人在預訂下一個重要假期前躊躇不前。
「我對在2030年前,主要市場的旅遊業能否達到大流行前的水平,持悲觀態度。」
但他認為,在印度重新開放邊境後,新加坡旅遊局迅速組織推廣活動吸引印度旅客,也在主要旅客來源國作出類似的努力。
他相信,一旦中國取消旅遊限制,新加坡也會很快加大在中國旅遊市場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