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鮮魚價格上漲約20% 魚販進貨量減半止損

2022-09-28

(新加坡訊)新加坡的鮮魚價格持續上漲,有魚販反映紅斑魚的價格漲幅高達10新元(約32令吉),從每公斤40餘新元(約128令吉)漲到50餘新元(約160令吉),高價嚇退不少顧客,有者不得不將進貨量減半,以求止損。

  

新加坡8月份核心通脹率創下14年新高,服務和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揚,其中,售價節節攀升的包括紅斑、斗鯧等新鮮海魚供應。

在大巴窯濕巴剎賣魚的陳樹美(40歲)受訪時說,其攤位售賣的鮮魚近期起價約30%。

  

「兩周前,我賣的馬鮫魚(俗稱巴當魚)從每公斤22新元(約70令吉40仙)至26新元(約836令吉20仙),起價到32新元(約102令吉40仙)至34新元(約108令吉80仙)。近一個月來,紅斑魚更是每公斤從40餘新元漲到50餘新元,漲了至少10新元。」

她表示,這源於供應商的鮮魚供應量有所減少,批發價也起了約三成。

陳樹美也稱,由於近期鮮魚起價,有顧客告訴她「上網買冰凍魚比較便宜」。這使得她的生意減少了三成,為了防止鮮魚賣不完囤積而虧損,她也將進貨量減少了三成。

  

「如果有選擇,我們也不想起價,畢竟現在生活費這麼高,吃東西已經很貴了。」

中峇魯一帶巴剎魚販何永順(43歲)透露,他賣的紅斑魚和斗鯧從7月份哈芝節之後就起價約20%。

「我從供應商那裡能拿到的魚變少了。再加上通貨膨脹和俄烏戰爭使得運輸油錢上漲,即將來臨的雨季也讓漁農出海捕魚的機會變少,影響收成,鮮海魚的供應有所減少。」

  

此外,部分鮮魚的高價使得銷量減少。何順發透露,有顧客嫌魚賣得貴而少吃,他供貨的魚頭爐餐館也減少了鮮魚用量。

「門市生意跌了50%,我只能把進貨量削半。」

何順發預計,印尼的雨季馬上來臨,天氣因素影響收成,新鮮海魚的供應將受影響。

  

「其次,年底佳節來臨之際,中國大陸、台灣和周邊國家的華人過年都要吃魚,需求大增,會進一步抬高魚價。」

  

被問及養殖魚供應的可行性,何順發說,大斗鯧、紅斑魚等海魚一般無法養殖,需要的環境和人工成本太高。適合養殖的只有金目鱸、銀鯧等價格較低的品種。

  

新加坡魚商總會主席,也是海泉魚行私人有限公司老闆洪維恩說,魚價雖然總體上行,但漲幅比較平穩,供應也很充足。

「新加坡的鮮魚多從印尼進口,油價、人工費和電力費的上漲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使得魚價走高。」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史迪奇空降濱海灣花園!7米巨型滑梯免費玩
  • 徐芳達: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保護主義抬頭 我國須努力適應新常態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料今年亞太區整體經濟增長從原本的3.3%下調到2.6%
  • 今年4月 一到三房式組屋住戶用水量同比下滑7%到10%
  • 專家:黑白洋房可發展成多代同堂和年長者共享空間
  • 共4300名乘客在增強版靈活行程規劃計劃 改搭指定公交或調整通勤時間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