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擴大居家病房沙盒計劃,病人可選擇在家中接受和在醫院同樣的醫療照顧。
沙盒計劃今年4月開始試推行,預計為期兩年。
這項計劃除了讓病人在更熟悉和舒適的環境接受治療,醫院也能騰出更多病床給更有需要的病患。
在計劃下,皮膚感染、尿道感染等適合的病患能在家康復,護士每天會到患者家中為他們注射藥物或抽血。
50歲的張素玲上個月因細菌感染高燒近40度到國大醫院急診部求醫,在醫生評估後,被安排加入計劃,在家中接受治療。她說,院方建立了包括醫生、護士和配藥師在內的Whatsapp聊天群,可隨時為她提供醫療幫助。
張素玲說:「整個體驗就像是個虛擬醫院,這期間我並沒有因為是在家接受治療而沒有獲得良好的照顧。醫療團隊每天會對我進行三次檢查,早上7點、下午1點、晚上7點,如果我沒有按時發送生命體徵指數,他們也會打電話給我。在醫院,醫生每天早上都會查房,在家康復時醫生也會這麼做,會給我打電話,根據我的情況再決定是否要登門探訪。對患者來說,在家接受治療會更好,而且有家人的陪伴,心情一旦好了,會康復得更快。」
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高級經理賴逸峰說,當局在試驗計劃推行期間將展開評估,並會向衛生部提呈報告,探討是否能擴大到全國。
賴逸峰說:「目前,這個計劃主要專注於綜合內科,還有一些外科手術,比如膝蓋或胯關節置換手術,這些病人相對來說所需要的醫療服務較為簡單。我們之前也進行了調查,發現大約70%的病患有意願參與計劃。另外,一些病患住院時間太久可能出現譫妄症,如果能讓他們在家康復,譫妄症的病發率就能夠降低。我們希望在未來5到10年,患者能對急症護理可以改觀,開始接受社區護理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