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2022-10-01     缘分     13103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为推动全民抗盐,保健促进局将确保商家售卖更多种类的较低钠含量酱料及调味料。(海峡时报)

作者 王震宇

个月,为了鼓励全民“抗糖”及预防糖尿病,卫生部长王乙康宣布,本地商家售卖的现泡饮料、泡泡茶等甜饮,菜单上须印上营养等级标签,糖分过高饮品不得打广告。

一个多月后,政府又再次号召国人,准备向另外一种调味料“宣战”:盐。

今年3月,卫生部在国会上曾揭露一组关键数据:

新加坡人每日平均纳(sodium)摄取量高达3600毫克,或相等于一个半茶匙的盐;

相较于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日均2000毫克纳摄取量,多出近一倍。

卫生部当时也宣布,保健促进局将鼓励供应商及餐饮服务业,以低钠盐取代一般食用盐。

周三(28日),保健促进局进一步透露这场“抗盐”大战的更多细节。

其中当局设下的最大目标,就是要在下来五年内,把国人的纳摄取量降低15%,即日均钠摄取量减至3100毫克。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下周起,本地超市将出售钠含量减少三成且价格实惠的较健康食用盐。(海峡时报)

保健局的全盘计划还包括: 下周起出售钠含量减少三成且价格实惠的较健康食用盐、确保商家售卖更多种类的较低钠含量酱料及调味料,以及推行长达几年的全民抗盐宣导活动。

我国11年前就开始向盐宣战

政府多管齐下,再度敲响“全民抗盐”的号角,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效?

毕竟这已不是我国首次“抗盐”。

红蚂蚁扒了扒资料,保健促进局其实早在2011年就曾向盐宣战。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互联网)

保健局当年在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中说,新加坡人的日均盐分摄取量超标六成,而且高达六成的盐分是从食用盐及酱料中摄取。

保健局当时也透露,将会与业界伙伴合作,研发一种比一般食盐的钠含量少25%的较健康选择食用盐,目的是为了在2015年之前,把日均盐分摄取量超标的人口减少30%(从每10人当中的八人减至六人)。

相隔11年,同样是减少钠含量、推出较健康的食用盐,蚁粉会否感觉当局采用的抗盐方式,某程度上来看似乎有些“熟口熟脸”?

实际上,在这11年里,政府也曾推出多个相应措施:

从2018年起,保健局就为酱料制造商,尤其是那些供应给餐饮服务业的商家提供资助,让他们能重新调配商品以符合减少钠含量的标准;

2021年5月,在整体政府较健康餐会准则下,当局也推行低纳标准,要求所有被政府采购单位(government procuring entities)聘用的餐饮供应商,在烹调食物时一律得使用钠含量较低的食材。

这些措施背后的信息是相同的:呼吁国人适可而止,不是完全戒盐、而是少吃。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每三名年龄介于18岁至74岁的新加坡人当中,就有一名患有高血压,而纳摄取量过高是增加患高血压风险的主因之一。(海峡时报)

然而11年过去了,为何这个名为“盐”的敌人还是难以击倒?

答案或许是,道理人人懂,但并非人人想恪守。在痛痛快快吃香喝辣尽情享受当下时,许多健康意识自然而然就被抛诸脑后。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每三名年龄介于18岁至74岁的新加坡人当中,就有一名患有高血压,而纳摄取量过高就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另有报道指出,有鉴于疫情打乱了生活方式,部分国人的钠摄取量可能在这期间增加了。

政府唯有再次要求人民,在饮食习惯中减低盐分。

低钠盐淡而无味? 

卫生部长保证“味道一样”

除了上述“信息式”的宣导,卫生部两大领导也用另一种方式鼓励人民“抗盐”:

直接吃给你看。

王乙康Tiktok上传一段视频,内容是他与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拉哈尤轮流试吃两道菜。其中一份是用一般食用盐烹煮、另一份则以低纳盐烹煮。“盲测”结果显示: 即便以不同种的盐烹调,食物的味道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新加坡“抗糖”后又要向盐宣战 网民:“无味”人生还有乐趣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