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2022-10-01     缘分     34549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店屋是新加坡殖民历史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 18 世纪。

随着新加坡在 1960 年代后的快速发展,许多店屋被拆除以开发新项目。1980 年代开始了对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1980 年代后期,新加坡政府将 10 个历史街区的3200座建筑设为保护建筑。

这些地区包括:唐人街(直落亚逸Telok Ayer、牛车水Kreta Ayer、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和武吉巴梳Bukit Pasoh)、小印度、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新加坡河(驳船码头和克拉码头)、凯恩希尔Cairnhill 和翡翠山Emerald Hill。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迄今为止, 保护建筑已经遍及100 多个街区的 7000 多座建筑,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为:

1、驳船码头、唐人街、甘榜格南和小印度的历史街区(The Historic Districts of Boat Quay, Chinatown, Kampong Glam and Little India) 这些地区实行最严格的建筑保护形式。为了保持这些历史街区的氛围和自然特征,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指南。例如,整个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后服务区和后院,都将被保留和修复,以保持整体的低层规模和城市肌理的细致纹理。

这些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可用于多种用途,包括商业、社区和住宅。这保持了它们的原始特征,不同的用途同时发展,鼓励保留每个地区独有的既定行业和用途。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2、翡翠山、凯恩希尔和布莱尔地区的住宅历史街区(The Residential Historic Districts of Emerald Hill, Cairnhill and Blair Plain)

这些历史街区的建筑最初是作为富人的住宅开发的。传统上,它们一直被用作独立家庭的住所。如Blair Plain区域,两到三层楼的店屋和各种建筑风格的住宅代表了新加坡使用的各种设计,从早期到现代店屋风格。当时土生华人家庭和富有的商人建造了融合了中国、马来和欧洲风格的房屋。为了满足现代家庭住宅的需求,该区域允许在房屋后部进行扩建。

翡翠山和凯恩希尔(Emerald Hill 和 Cairnhill )是历史悠久的地区,位于拥挤的市中心附近。90 多年前建造的主要是两层楼的排屋,展示了从过渡到装饰艺术的各种建筑风格。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3、惹兰勿刹、美芝路、河谷、芽笼和如切的定居点(The Secondary Settlements of Jalan Besar, Beach Road, River Valley, Geylang and Joo Chiat)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中心城区以外发展起来的次要聚居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身份。这些区域的店屋捕捉到新加坡在1910年代至1960年代城市发展的演变和变化,形成了现代历史街区房屋与新城镇住宅之间的过渡城区。这些地区融合了精致的“晚期”、“装饰艺术”和“现代”店屋建筑风格。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店屋是新加坡的先驱者为出售或出租给寻求财富的新移民而建造的,展示了从东印度公司购买土地的早期建筑商的多元文化影响。从 1840 年代到 1960 年代,店屋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风格,追溯了新加坡从贸易港口到现代化都市的演变。

店屋是在狭长地块建造的多层建筑,立面形式多样,连续排列形成独具特色的街景。店屋的建造很灵活,既可以完全用作居住,也可以用作楼上居住,楼下经商,它可以被认为是最初的“家庭办公室”。

新加坡店屋(Shophouses)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将新加坡店屋分为六种风格,分别为:早期店屋、第一过渡期店屋、晚期店屋、第二过渡期店屋、装饰艺术风格店屋和现代风格店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