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新加坡,正在取代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9月22日,中国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
在综合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等指标的全球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与得分中,新加坡排名上升三位,超越上海与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
多年来,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纽伦港"的格局稳定,香港一直稳坐亚洲金融中心宝座。
这一次超越香港,对新加坡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尽管新加坡近年的飞速发展全球有目共睹,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即使是新加坡自己人,也没有想到新加坡会如此出色。
一个月前,李光耀之子、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发表演讲,提及新加坡与香港,曾言新加坡不会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近年来反而落后了。
李显龙还进一步解释称,因为新加坡市场不大,金融基础设施制度、人才制度也不如香港,更多扮演避险型金融中心的角色。
新加坡与香港,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同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以金融为主要支柱的城市,包容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承载国际资本流动博弈。
裕廊港与维多利亚港,各有千秋,吞吐航运如梭;
香岛与星岛,遥遥对望,亚洲金融双璧交相辉映。
与背靠中国大陆的香港相比,新加坡最致命的弱点,在于本身的市场体量太小,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大市场。
然而,这也是新加坡崛起的最大优势。
早在2018年3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马宣仁接受采访,就曾谈到背后大市场的问题:
"内地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正不成比例地增加,如果一家企业,考虑到协调管理亚洲各地的经营活动,那么我认为,由于香港越来越'中国中心化',这方面可能不太适合。"
此外,他还称新加坡的崛起离不开香港的助攻:
"自1997年以来,香港更专注于服务于内地的强大经济,反而助新加坡一臂之力,使其成为亚太商业枢纽。"
这话虽难听,却颇有些言中当下现实。
近年来,朝气蓬勃的东南亚成为全球市场中最具潜力的部分。
位居东南亚一众岛国核心位置,又是东南亚唯一发达国家的新加坡,也就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选中。
2022年,索尼、戴森、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总部。目前,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国公司。
谷歌和微软的亚太中心,都设立在新加坡,甚至连中国互联网的骄傲,字节跳动,也将海外总部设立在了新加坡。
而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外国跨国公司数量却正在下降,尤以美国和日本公司最为严重。
在2021年香港美国商会对其成员展开的调查中,有约42%的企业考虑或计划离开香港。
以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正在将员工从香港的办事处迁往新加坡:
2022年,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新加坡就业总人口增长4.2万,其中85.7%是外籍人士。
富豪的嗅觉,较之一般人总是更加灵敏。
现在,全球富豪都在赶往新加坡。
近四年,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增加400多间,翻了16倍,今年来更是急剧增长。
2022年1-4月,新加坡金管局接到143间家族办公室开设申请,其中有63间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了香港首富李嘉诚。
4月11日,新加坡金管局正式宣布新加坡家族办公室免税激励计划的调整,将最低资产规模提升到1000万新元,还可能在两年内加到2000万新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