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向来以“花园城市”闻名,政府重视城市绿化。据统计,2020年新加坡有多达46.5%的土地被绿色覆蓋。同时,新加坡又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制造业是重要的增长引擎。如何在工业4.0进程与低碳可持续的生态之间谋求平衡?一起来看新加坡的最新实践,探索打造“净零城市”的秘诀吧。
202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以自然之城、可持续生活、能源重置、绿色经济、韧性未来等五大主题为核心,促进新加坡尽快实现长期零排放目标。
图片来源:EDB官网
为贯彻落实该项计划,进一步鼓励各个企业在工业生产等活动中更加注重环保、低碳、可持续等理念,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简称经发局EDB)面向制造业企业推出了能源资源效率补助金(REG(E)),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碳排放,向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目标进发。
向低碳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能源资源效率补助金(REG(E))
REG(E)的设立是为了支持企业制造设施和数据中心,提高其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提高竞争力。REG(E)的资金支持将对应于企业的碳减排量,最高可达合格成本(指人力、设备或技术以及专业服务成本)的50%。
为什么要申请REG(E)?
帮助在新加坡开设业务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在本地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公司在生产中减少碳排放,从而减轻碳税负担
为全球碳中和与可持续发贡献力量
通过项目实现显著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的公司以及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得更高额度的资金支持
新加坡面向低碳化企业提供能源资源效率补助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令海外企业看到了发展机遇。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私营绿能供应商立盈集团(NEFIN)就瞄准了新加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抓住时机进军新加坡,与新加坡市场中大力倡导碳中和的顶级能源零售商大士能源供应私人有限公司(TPS)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高质量的深远伙伴关系。
由此可见,在碳排放日益受限的未来,对于想要接轨国际市场,提升自身实力,迈向工业4.0的中国企业来说,REG(E)是一个绝佳的助力。
同“绿色经济”一样,“自然之城”、“可持续生活”、“能源重置”也是2030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的核心主题,而这些主题均指向同一目标——将新加坡打造成“零碳城市”,在建筑和地区层面不断采取实际行动,实现更宏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碳路”新加坡:净零城市的实践范式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功进行了几处零碳城市的试点实践,可以提供一些可靠的模式供参考。以下4个侧重于改善建筑和地区层面“系统效率”的案例,展现了新加坡如何采用多种综合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建筑、循环资源经济基础设施、清洁电气化和智能数字技术。
零碳城市案例
改造学区:
设计与工程学院净零校区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CDE)于2019年1月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净零能耗建筑SDE4。作为旗舰项目,SDE4将现代热带地区建筑与创新性的混合冷却系统相结合,实现能源消耗的有效管理——全部能源需求都由其巨大悬垂屋顶上的一个大规模光伏阵列来满足。2020年1月,SDE4已经超过了其净零能源目标,并为校园微电网提供了超过500兆瓦时的剩余能源。
裕廊湖区: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区典范
根据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新加坡第二大商业区裕廊湖区已被确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它被规划为一个绿色出行区(car-light district),至少85%的出行将通过步行、自行车或公共运输工具进行。
裕廊湖区的发展将以零排放为目标,并将通过包括冷却系统和气动废物输送系统在内的集中式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利用。该地区还采用了建筑环境生活实验室框架(Built Environment Living Lab Framework) ,促使开发商和企业协同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
登加镇:
与自然共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