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推广华文活动
甄选新加坡本地文学作品和诗集分享~
愿我们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安静的力量
——新加坡作家:张溦
朋友问我最近为何如此沉寂,她很担心我,不知为何,我竟无言以对。每当此时,我都觉得语言有时竟如此苍白,无法准确无误地表达此时我的心境。我不能说因为我忧伤,因为我并不忧伤,我也不能辩解说因为我孤僻,因为我并不孤僻,我更不能解释说我消沉,因为我并非消沉。因此,我只能仓皇失措躲闪著朋友忧虑的目光,顾左右而言他。
但其实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却是:如果有开口解释的时间,我更愿意独处一隅静候一朵花兀自开落,凝视一片云优游飘逝,或是观望树梢间两只小鸟啁啾鸣啼。这样想来,我才发觉,我其实就只是想让自己深陷孤独,随心出发,聆听内心安静的声音。
有时人在都市的樊笼里呆久了,听多了嘈杂的人沸声,听惯了车水马龙的汽笛声,听久了钢筋水泥的撞击声,真的很想找一处幽僻的地方让自己耳根安静,六根清净,彻底融入自然的天籁之中。以前每次读到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都会想像自己就是画中那位遗世独立于天地之间的蓑笠翁,整个人便会进入空灵的无我之境,内心一下子便宁静澄澈起来。
为了寻觅这般的安静,我曾花了很久的时间。有时以为夜深人静之时终于等到了自己难得清闲的时刻,心里暗算著可以好好安安静静里看一会儿书,发一会儿呆,或是眯着眼睛听一会小夜曲。
然而还未等我调整好心态,陡然想起白日里还有些未完待续的邮件和简讯需要处理,待我处理完所有的邮件,回复完一些没及时回复的信息,刚刚长吁一口气,夜晚的魍魉又肆无忌惮地窜了出来,诱惑着我去网上看看白天没时间看的八卦新闻,或是刷刷抖音,在淘宝上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下,借此安抚一下疲累的精神。
真正待我在不断自我催促的谴责声中静下心来,想要去看看书听听音乐的时候,已是午夜十分,只好仓皇不舍地告别今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沉沦明天。
仍记得有一年夏季,终于下定决心返回魂牵梦绕的西藏,想要重温那纯净而又不羁的少年时代。夜晚,一切被淹没在黑暗之中,周围阒然无声。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睡神的来临,但不知为何,我却转辗反侧,无法入眠,各种声音与画面排山倒海般汇入我的脑海,击荡着我的耳鼓,如千军万马般令人震耳欲聋。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并非什么幻觉,也并非高原反应,这是典型的城市人听惯纷纷扰扰的凡尘俗世的声音,陡然来到空旷清静的高原,所体现出的无法承受之静。
我一直以为,静是这世间最难觅得的东西。它无形无影令人捕捉不定。我们常说:宁静以致远。可真正能做到宁静二字的又有几人呢?更妄谈致远了。
年轻的时候喜欢画画,那时一直想画一幅能够表达安静的作品,后来发现一切枉然。一是我自己的心境一直处于无可避免的彷徨不安之中,很难真正体会安静;二是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安静,无论什么线条,什么色彩,只要一落到空白的纸上,似乎就破坏了那原本存在的安静。因此,我一直深信,安静是不可描绘,无可言说的。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才发现他无疑是这世间最懂得静的人了,不但懂,还能将其描绘出来,真是佩服至极。例如《鸟鸣涧》那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三言两语就把夜晚山中的寂静描绘得淋漓尽致。静得人仿佛可以听到桂花落地、月亮出来的声音。这便是以动写静的写法了。
再看他另一首诗《山居秋暝》的经典诗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亦是同样的笔法,以清泉和浣女们的声音衬出了林间的幽静之极。真是妙不可言。
至此我终于明白,原来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要寻得静,一定要从动处而来,动中自有无可言说的静;静深藏于动中,仿若那暴风骤雨过后深邃平静的海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