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新加坡华人”具有哪些特征?未来的“新加坡华人” ,又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新加坡华人” 身份不但复杂,且因时而变。在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大部分,但是非华族人口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放眼整个东南亚,华人也算是少数人口。
新加坡多年来与世界各国维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如此的背景为新加坡塑造了一群与其他华人地区不一样的华人社群,更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新加坡华族文化。那么,“新加坡华人”这个身份究竟代表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一再深思的问题。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于2017年5月19日由赞助人李显龙总理主持开幕。矗立市中心的文化中心,为公众举办展览、表演、市集、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愿景 多元种族 · 和谐社会 华族文化 · 本土风采 宗旨 发展本土华族文化,承先启后 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整个展览分为五个部分:
展区1:身份新注解
是什么人和什么事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是处于东南亚的地理位 置,还是曾为英国殖民地的那段历史,又或者是新加坡独立后所实施 的一系列政策?每个人或许各有说辞,但有一点无可否认,那就是地理、经济与政治因素,都对“新加坡华人”身份的塑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问的是,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这个展览将带领你一起探讨。这些因素犹如一块块拼图,逐渐构成新加坡现在的面貌。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并且一直在随着时间而改变人身份。
展区2:文化新世代
你可否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不容易吧。同理,要简单地概括 “华族文化”极具挑战,毕竟这一词组蕴含着华人千百年 来的智慧。文化其实包含了众多的元素。四大发明的指南针与造纸术是华族文 化,诸子百家的孔孟老庄也是华族文化。不仅如此,华族文化还有跨地域的文化 交流与结合,如绘制青花瓷的原料出自中东的钴矿,而佛教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
无论“华族文化”如何发展与演变,文字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一种通用的书 面语,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更受到广泛使用。有了文字,世界各地的华人才可以 保持联系、缅怀过去以及传递共同的价值观。随着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演变,我们的价值观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区3:多元新融汇
新加坡华人的生活为何如此多元?早期移民到达新加坡之后,除了要与其他籍贯的华人磨合,也必须适应这里全新的环境。
久而久之,源自中国的语言、食物与习俗也融合创 出新的变体。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随着不同的社群在这个 小岛上生活和近距离接触,慢慢出现的。如果你在19世纪末参加一场本地婚礼,你可能会在现场听到不同方言 群与族群的庆贺歌曲。晚清官员黄遵宪出使新加坡时便有如此的观察。
展区4:原创新展望
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的新加坡?这些成因又如何化为本地华人作 品中创意的源泉?新加坡一直以来都如大海般广纳百川,才成为如今这个多元文 化的国家。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小红点,也是与全世界交流最频繁、最密切的 城市国家之一。这样的独特背景,使新加坡人更能包容不同的思想、语言、宗教与生活方 式。
新加坡华人一方面秉持着中华文化的传统思想,另一方面又融入多元文 化的岛国生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活态度。无论是艺术、美食或流行文化, 新加坡华人都有独特的视角以及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展区5:国际新典范
在极短的时间内,新加坡华族文化已传播至世界各地。你或许在中国听过林俊杰的歌,又或者在伦敦吃过老曾记蜚声海外的海南咖喱角。我们的音乐、戏剧、书籍以及影视作品已在国际上受到瞩目,本地人才更在国际竞技场上发光。我们的美食同样遍及全球,势不可挡。如果说世界是座舞台,那么聚光灯随时都可能打在下一位本地新生代身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