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廈門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全球論壇

2022-10-31

日程(線上)

9.30am - 9.35am

司儀介紹

9.35am - 9.40am

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教授致歡迎辭

9.40am - 9.45am

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教授致歡迎辭

9.45am - 9.50am

新加坡駐廈門總領事吳俊明先生致辭

9.50am - 10.00am

兩校對口學院簽署合作協議

10.00am - 10.15am

主旨演講 1:在全球挑戰的環境下實現經濟活力和包容性:新加坡案例

雲天德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新加坡官委議員

10.15am - 10.30am

主旨演講 2:加快跨境數據流動,推動數字經濟全球化

洪永淼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創院院長

10.30am - 10.45am

主旨演講 3:在不確定且複雜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勞動力和業務轉型

鄭德源先生, 新加坡國會議員、新加坡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

10.45am - 11.00am

主旨演講 4:創新的價值:為變幻莫測的世界提供增長的動力

藍偉光教授,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傑出訪問科學家

11.00am - 11.10am

間歇

11.10am - 11.50am

小組討論會 + 觀眾提問

主題: 探索經濟新動能,聚焦高質量發展

11.50am - 12.00pm

閉幕辭

雲天德教授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新加坡官委議員

雲天德教授是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的院長、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重點包括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和經濟增長學。他近期把研究目光聚焦新加坡,對新加坡如何能在不掉入中產陷阱的情況下實現增長,以及一個成熟經濟體要維持經濟繁榮所需的條件等課題進行深入探討。他有多部關於新加坡經濟發展的著作,如 Economic Dynamism, Openness, and Inclusion: How Singapore Can Make the Transition from an Era of Catch-up Growth to Life in a Mature Economy(2019年)和The Singapore Economy: Dynamism and Inclusion(2022年)》。他曾擔任新加坡經濟學會副主席(2002-2004年)和《新加坡經濟評論》學術期刊的主編之一(2002-2020年)。

洪永淼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

研究院創院院長

洪永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國際應用計量經濟學會(IA AE)會士,里米尼經濟分析中心(RCEA)高級會士,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計量經濟學報》聯合主編,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創院院長。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Ernest S. Liu經濟學與國際研究講席教授(2010-2020),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2009-2010)。2018年入選東方網、美國僑報「中國留學生的40年」代表人物。研究領域為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金融計量學、統計學、中國經濟,在Annals of Statistics、Biometrika、Econometrica、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B、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經濟學、金融學和統計學中英文主流期刊發表文章120餘篇。出版《機率論與統計學》《高級計量經濟學》、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for Economists、Foundations of Modern Econometrics: A Unified Approach等中英文著作。2014-2021年連續8年入選Elsevier經濟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鄭德源先生

新加坡國會議員、

新加坡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

鄭德源先生目前擔任職總助理秘書長, 法律服務處處長和策略署署長。他同時也是先驅單選區國會議員、政府國會委員會主席(教育), 勞資政財務委員會副席,NTUCSNEF PME 專責小組副主席, 以及電子與電器業工友聯合會和新加坡勞商工友聯合會的執行秘書。身為職總法律服務處處長,鄭德源先生也代表工運參與勞資政工作小組,檢討僱傭法令,參與政策的鞭策。他在新加坡許多人力相關的法律與政策變化中扮演關鍵角色。除外,他也被委任為職總附屬工會的法律顧問,曾多次代表和協助工會與會員調解各類糾紛、爭議,包括在工業仲裁庭。

藍偉光教授

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傑出訪問科學家

藍偉光博士是新加坡籍華人,國際知名的膜技術專家,新加坡三達國際集團創始人,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創板上市公司)董事長,三達生態城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昌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藍博士是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省首批雙百創新人才、福建省膜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促進協會副會長、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傑出訪問科學家、亞洲太平洋地區海水淡化協會副會長、新加坡廈門大學校友會會長、福建省僑商會名譽會長、福建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名譽會長、福建省新僑人才會共同會長、新加坡福建商會名譽會長、廈門市智慧財產權協會名譽會長、廈門市僑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被譽為中國膜術師、納濾之父、技術成就膜王等。

藍博士曾榮獲《亞洲周刊》「亞洲傑出華人青年企業家獎」、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校友獎」、中國國務院僑辦「傑出創業獎」、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中國僑界貢獻獎、中華十大財智人物獎、中國膜工業協會「特殊貢獻人物獎」、中國凈水年度人物獎、《水處理技術》「突出專家獎」、2011-2012廈門經濟十大風雲人物、2019年廈門新興產業十大貢獻力人物、廈門首批海歸創業先鋒等多項榮譽,並被授予中國廈門市、龍岩市榮譽市民稱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小組討論會

陳金松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

副教授 (實踐)

陳金松博士現任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專注於國際和區域經濟問題的研究。此前,他曾於不同領域任職,包括新聞業和投資銀行業。陳教授積極參與本區域的諮詢工作,尤其是針對湄公河地區的諮詢項目。他擁有耶魯大學國際經濟學博士學位和阿德萊德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一等榮譽)。

鄭德源

新加坡國會議員、新加坡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

鄭德源先生目前擔任職總助理秘書長,法律服務處處長和策略署署長。他同時也是西海岸集選區,文禮區國會議員、政府國會委員會主席(教育),勞資政財務委員會副主席,NTUC-SNEF PME 專責小組副主席, 以及電子與電器業工友聯合會和新加坡勞商工友聯合會的執行秘書。身為職總法律服務處處長,鄭德源先生也代表工運參與勞資政工作小組,檢討僱傭法令,參與政策的鞭策。他在新加坡許多人力相關的法律與政策變化中扮演關鍵腳色。除外,他也被委任為職總附屬工會的法律顧問,曾多次代表和協助工會與會員調解各類糾紛、爭議,包括在工業仲裁庭。

陳少華

廈門大學鄒至莊經濟研究院

和經濟學院講座教授

陳少華,廈門大學鄒至莊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講座教授,世界銀行發展研究局前首席統計學家。

在教學和研究之外,陳教授當前主持蓋茨基金會「2020年後減貧戰略」項目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對貧困的識別、監測與治理」項目。她在世界銀行負責全球貧困監測項目二十餘年,其研究主要集中於貧困、收入公平性和發展政策的影響評估方面。

陳教授的研究成果發表於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Th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和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主要經濟學和統計學期刊。陳教授是世界銀行主要報告,如《世界發展報告》、《世界發展指標》、《全球監測發展報告》和《反貧困和共同繁榮》報告的主要作者。

張智威

PinPOINT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張智威本科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並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他曾供職於加拿大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香港金融管理局,歷任中金公司(CICC)中國經濟學家、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並且負責中國股票市場策略。2019年加入保銀投資,擔任PinPOINT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他在國內外頂級經濟學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觀點被各大國內外財經媒體廣泛引用。

薛澗坡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

薛澗坡,北京大學經濟學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問題》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財政理論與政策、貨幣經濟學。在國際國內一流經濟學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包括《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財貿經濟》、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等,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

10月26日,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的院長雲天德教授接受了採訪。也是新加坡官委議員的他,以開放坦誠的態度分享了他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判斷。

Q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對政策制定者又有什麼影響?

在短期內,個人認為包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許多國家所面臨的明顯問題是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相應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對抗通貨膨脹,畢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指標都非常低。

西方經濟體對抗通貨膨脹的方式基本就是加息,這會對許多人產生巨大影響,例如有抵押貸款的人,需支付的貸款利息會大幅上升。較高利率往往也會造成資金外流問題,令該國貨幣匯率走弱,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確定可以接受的貨幣匯率下跌程度。

從長期來看,顯然氣候變化是最為主要的挑戰。雖然影響不那麼直接,但如果不採取行動,後果十分嚴重。至少有兩件事需要儘快解決。

第一,建造必要的基礎設施,支持更綠色經濟。例如,我們需要從內燃機汽車轉向電動汽車,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大量鋪設充電樁。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對這些設施的投資。

第二,激勵企業轉向綠色技術。像提高碳稅,雖從政治層面看推行非常困難,政府仍須考慮實施,因為這將促進許多公司有動力轉向綠色技術。

A

Q

中國經濟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蹟,從落後貧窮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充滿挑戰的全球環境下,中國繼續發展經濟的最大優勢和挑戰是什麼?

從1980年代初開始,中國經濟的增長驚人,GDP總量已經大幅增加。個人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兩個持續挑戰。

第一,儘管中國總體經濟規模很大,目前以美元計GDP總量巨大,然而在人均GDP方面,從1980年的人均GDP不到美國的10%,到現在仍然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可見中國經濟仍有一些路要走。相信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完成這一經濟轉型。

第二,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需要為大多數中國人提供良好就業機會。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意味著在整體上,人民生活水平正在得到改善。若要進一步縮減和先進國家的差距,必須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因為有好工作才有體面收入、有存款,從而有足夠錢退休養老。另一方面,中國還需要繼續努力擴大社會保障範圍,例如醫療保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A

Q

作為一個同樣經歷過短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的國家,新加坡在保持經濟繁榮方面有哪些經驗?

從1965年獨立到今天,新加坡經濟基本上實現了重要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它經歷了我之前談及中國正在面對的挑戰。

新加坡獨立之初,一個挑戰是如何促進技術從國外轉移到新加坡,所採取策略是把新加坡打造成為一個制度完善可靠的地方,這樣跨國公司才有信心來開設工廠。在上世紀60和70年代,這些工廠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隨著時間推移,不同行業被創造出來;伴隨著最初的經濟增長,教育水平也在提升。幾十年來,我們逐漸創造出越來越多技術工作,為新加坡人提供了更多的謀生手段。隨之而來的是新加坡人逐漸有了足夠儲蓄,能夠在退休後養活自己。

個人認為新加坡下一階段的發展,一方面要繼續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的地方,畢竟跨國公司規模較大,對海外市場有很好的影響力,因此可為新加坡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要嘗試創建一個全新的系統,不單從國外借力,新加坡人也要在合作的基礎上,迸發新想法,研究新技術,創造新流程,推出新產品。創新可以成為生產力增長的來源。從長遠來看,新加坡需要生產力的增長,以便繼續創造更高收入水平和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A

Q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與中國合作大學的學術合作進展如何,未來你們打算與廈門大學開展什麼樣的教育或研究項目?

新加坡管理大學有大批計量經濟學家,廈門大學對計量經濟學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計量經濟學家通過收集數據來驗證經濟理論,並嘗試使用理論進行預測。尤其我的一些同事對與地點有關的空間計量經濟學感興趣,我認為這是一個潛在的合作領域。

除此以外,隨著中國發展,出現了從農村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這也是我很多同事感興趣的領域,特別是針對中國的數據研究。因為城市比農村有更多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機會,人們自發從農村匯入城市。人口集中帶來的思想交流可以促進前面提到的生產力增長;但也帶來擁擠問題,人口越集中就越容易妨礙到其他人。因此,像交通發展、城市最佳規模這樣的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事實上我在新加坡的同事正在進行中國數據分析,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A

關於新加坡管理大學

創建於2000年的新加坡管理大學(簡稱新大),以開拓跨學科研究為重點,對影響商業、政府和社會的全球性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新大在體驗式教學方面也不斷追求卓越、強調創新,旨在培養具備全球觀的國民、企業家和變革推動者。新大的本科、碩士及博士學生人數約一萬兩千人,分布於八所學院, 包括會計學院、李光前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經濟學院、楊邦孝法律學院、社會科學學院,以及新成立的綜合研究學院和研究生研究學院。後設的兩所學院旨在為學生提供深入的綜合性跨學科教育與強化各類研究生研究項目的整合和跨學科性。此外,新大也提供多門高管發展和繼續教育課程。位處市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使新大和周邊的企業、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都建立了密切關係。www.smu.edu.sg

關於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33個學院(直屬系)和16個研究院,現有在校學生4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20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8000餘人、博士研究生5000餘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近3000人,共有兩院院士32人。

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深入開展,已與含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及英國、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在內的境外259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已合作共建了15所孔子學院。

2014年7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奠基,成為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中央媒體譽為鑲嵌在「一帶一路」上的一顆明珠;2016年2月迎來首批新生,目前在校生6000餘人,生源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33個國家和地區。

學校始終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向新百年,廈門大學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領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上,全力奮進第二個百年目標,建成具有廈大風格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論壇回放請鎖定11月1日下午2點網易直播

長按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女富豪,42歲繼承外公家產,身價815億,愛穿中式旗袍
  • 14歲新加坡女孩眼底血管爆裂,腦瘤3次開顱剪去長發!她的媽媽做了什麼...
  • 「老闆別再叫人加班了」 研究稱工時過長會使人健忘又暴躁
  •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CPF最新繳納比例+薪資門檻全解析
  • 再見新加坡!住了10年後,我決定回國了
  • 新加坡有全球最強護照!但是入境這些國家仍需要申請入境文件
  • 誰被印在了新加坡的錢幣上?一張鈔票里的國家記憶與美學選擇
  • 新加坡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申請費2025年最新調整!速覽!
  • 新加坡咖啡店點餐指南:從「Kopi O Kosong」看華族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