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聞】新加坡積極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可以為經濟、社會、生活等領域賦能,成為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核心驅動力量。新加坡數字基礎設施發達,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2021年10月聯合發布的「智能城市指數」調查中位居榜首。新加坡人工智慧戰略旨在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以及企業與科研機構等的共同協作,建立起可理解、可信任、透明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
重視戰略設計
新加坡政府設定的人工智慧發展目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力爭使新加坡成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開發和部署等領域的全球中心。二是通過實施「國家人工智慧戰略」,讓新加坡參與全球人工智慧技術規則制定,推動解決人工智慧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保持新加坡在科技發展上的前沿地位。三是通過結合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力量實現多方共贏。
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開始投資於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發與應用,先後提出了「國家計算機計劃」「國家IT計劃」「IT2000—智慧島計劃」「信息通信21世紀計劃」以及「智慧國2025計劃」等,還通過國家研究基金會於2017年推出「國家人工智慧核心」計劃,並在2019年發布一項為期11年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同時成立國家人工智慧辦公室並創建人工智慧創客研發平台。新加坡還建設了覆蓋全國的數據收集、連接與分析平台,利用人工智慧分析獲取的數據,通過預測公眾需求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面向公眾實現數據有效共享。數字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加坡開發和部署人工智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多年推進,目前新加坡的電子政務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新加坡政府重視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為了加快解決具有挑戰性的人工智慧相關問題,通過「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和「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投資近7億新加坡元,用於設立國家級研究和創新項目,並促進人工智慧研究機構與企業間的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
聚焦關鍵領域
2019年新加坡智慧國家與數字政府工作組發布了國家人工智慧計劃,啟動運輸和物流、智能城市和房地產、醫療保健、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的5個人工智慧示範項目。在運輸和物流方面,新加坡致力於開發通用數據平台,利用人工智慧制定海上、空中與陸路往來運輸計劃,實現更舒適、更清潔的公共和私人交通。在智能城市和房地產方面,藉助人工智慧,更好地了解社區基礎設施情況和相關問題,以便提前做出預判並以最快速度響應,提高市政服務質量,讓公眾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適和可持續。在醫療保健方面,主要是利用人工智慧優化醫院管理和流程,為患者開發人工智慧模型,提升預防、診斷、制定醫療方案、管理用藥、實施精準醫療等方面的服務質量。在教育方面,新加坡啟動了人工智慧自動評分系統、自適應學習以及自動標記系統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定製化學習方案,並幫助教育工作者集中精力關注重要問題。
2021年,新加坡又啟動了金融和政府兩項人工智慧示範項目。在金融方面,新加坡正通過建立人工智慧數據深度共享平台協助金融機構了解各類金融風險,加強風險管理,提升競爭力和服務能力。在政府方面,除了利用人工智慧預測公眾需求、優化公共服務供給之外,新加坡還希望藉助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公眾生活質量、增加就業和商業機會,建設數字智慧政府。
為了應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其所帶來的倫理問題,新加坡成立了人工智慧和數據道德諮詢委員會,並讓企業、學術機構、社會組織等參與制定人工智慧道德標準和治理框架,發布了《人工智慧治理示範框架》《組織實施和自我評估指南》《人工智慧時代的工作指南》等,修訂了《技術風險管理指南》等一系列操作指引。這些操作指引旨在取得創新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包括通過改變內部治理結構來納入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價值觀念、風險管理以及責任承擔方式;幫助企業等識別風險,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人工智慧決策模型;獲取更加多樣化、更具代表性的數據集,保證數據質量,或者通過調整算法儘量減少偏差,使人工智慧更具包容性,降低使用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讓人工智慧做出具有可理解性和透明度的抉擇,使基於人工智慧做出的決策與人為做出的決策遵循一致的道德標準,以此提升人們對人工智慧的信任度。
新加坡作為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的經濟體,還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治理的國際互認。2020年與紐西蘭、智利簽訂《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後又與澳大利亞、韓國、英國等國家完成數字經濟協議談判,就人工智慧相關問題治理原則達成共識。
提升民眾數字素養
新加坡為國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其2015年提出的「技能創前程計劃」中便有多項倡議強調要提升勞動力的數字素養。2022年推出的「技能創前程職業轉換計劃」也提出要增強數字訪問、獲得與參與的包容性,幫助人們參加數字技能培訓,協助中途轉業的人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具備參與人工智慧經濟的必要能力。
新加坡提出了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戰略,將電腦編程納入中小學正式課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新能力。新加坡還計劃為1萬名高中生、大學生乃至已經就業的成年人提供培訓,使其了解基本的人工智慧知識,成為人工智慧通用人才;同時啟動信息技術和媒體產業轉型路線規劃,提供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基礎就業崗位和專業崗位。為了培養人工智慧專門人才,新加坡政府還為企業提供幫助,資助2000名企業高管及技術上傾向人工智慧的普通員工學習相關課程。在高等教育階段,新加坡啟動了人工智慧碩博士培養計劃,以高額獎學金鼓勵學生選修人工智慧專業,還成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等。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中表現較為突出,新加坡國立大學側重於神經網絡研究,南洋理工大學則更側重於極限學習機研究。新加坡政府還努力促進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幫助企業員工或當地居民提升數字素養,並積極與國際知名高校和科技企業合作,努力吸引人工智慧領域國際人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來源: 社科院網站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