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全国新增阳性达到3.8万例,远远超过2022年4月1日的波峰,随着BF.7,BA5.2,XBB等高传染性变种的传入,光靠严防死守已经很难应对,必须针对奥密克戎的特点优化防控策略。
在如何应对高传染性变种上,新加坡已经摸著石头过河,探索出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新加坡和我国有类似的国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国摸索出的经验教训,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效吸收。
一、新加坡的防疫策略
早在2021年6月,新加坡就主动调整防疫策略,一方面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自向全国人民喊话,公开过渡期计划,让公众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新加坡迅速普及疫苗接种,极大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2022年4月底,新加坡恢复正常经济生活。
1、新加坡也曾严防死守
2020年,新加坡也曾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20年4-6月,新加坡进入病毒阻断期,阻断期内,新加坡关闭了学校,大型商业区,娱乐场所,大部分办公场所和堂食,但公众必需的生活设施,如超市、餐厅、理发店都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开放。新加坡还要求公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大规模聚集,并严厉处罚违反防疫规定的市民。20年,病毒阻断器有效阻止了病毒的传播,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2、新加坡设置过渡期
但到了21年6月,随着德尔塔毒株的产生,新加坡开始调整防疫策略,新加坡是一个严重依赖外贸和海外劳工的国家,无力进行长时间的封控,这种情况下,新加坡三位卫生部长发文称新加坡要改变策略,其中包括:
1、疫苗接种者一般只会出现轻微症状,患者可在家中康复。
2、不必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民众自行筛查、隔离。
3、不再监控确诊案例,着重关注重症。
4、逐步放宽限制,恢复大型聚会,企业正常运作。
5、重新放开出国旅游。
20年底,新加坡就开始购置mRNA疫苗。2021年中旬,新加坡开始普及疫苗接种。2021年8月,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更将过渡期明确分为四个阶段,称新加坡是摸著石头过河,公众要对可能出现的病例激增做好心理准备。
当时,很多新加坡人也质疑放开是否会引起医疗挤兑,但总理李显龙多次定调称新加坡不能永远封闭下去。在过渡期,新加坡也曾出现过小规模的疫情反弹,遭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但新加坡顶住压力,仍执行原计划。
3、疫苗接种、自测核酸和有序放开:最大程度降低损害
在过渡期,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到2022年1月,奥密克戎传播的前夕,新加坡已经有80%的人接种了两剂疫苗,49%接种了加强针,到2022年11月,新加坡有94%的人接种两剂疫苗,91%接种加强针,基本实现全民免疫。除了接种疫苗,新加坡还普及了快检自测,并鼓励自我上报,新加坡没有强制全员核酸检测,而是充分信任公众。
在准备做足后,新加坡以较低的代价顶住了奥密克戎的冲击,奥密克戎传到新加坡后,日增曾超过15000多例,但由于新加坡广泛接种了mRNA疫苗,病死率仅为0.1%左右。由于大多数患者都是轻症,没有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
2022年4月1日,新加坡开放边境,旅客和移民可以自由流动,4月26日起,新加坡完全恢复常态,一切娱乐活动恢复,大型活动取消人数限制,除了室内戴口罩的规定不变,其他防疫措施大多中止。
到11月,新加坡日增在1000多例左右,死亡每天为0或者1。在2022年3-6月奥密克戎最肆虐时,新加坡的死亡率大概在0.05%-0.08%之间,目前则为0.01%左右。
二、新加坡的经验
为什么给大家介绍新加坡的经验,是因为新加坡与我国有类似之处,首先两国都是东亚国家,文化相近,公民的服从性都很强,也愿意配合政府,政府的计划往往可以顺利执行,这就有有序调整的基础。像一些国家,比如美国,由于文化和州权的原因,联邦的政策没法执行,就很难有序调整。
还有,新加坡也是一个老龄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17.6%,而我国是13.5%,因此新加坡的病死率和重症率我们可以参考,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也大于我国,面对传染的风险比我们更大。要说我国不如新加坡的,可能只有医疗资源了,新加坡非常富裕,人均医疗资源等于北京,上海,而我国的人均医疗资源要低得多,这是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
虽然有些许不同,但新加坡的经验仍然值得吸取,与美国的“躺平”不同,新加坡的放松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整套的过渡方案。新加坡的经验简单来说,就是四点。
1、官方设置过渡期争取主动,稳住公众心理预期
2、高疫苗接种率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重症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