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選擇定居獅城是怎樣的感受?

2021-12-09

編者按:相信每一個關注《新加坡眼》的小夥伴都或多或少與這個國家有著緣分。最近,《新加坡眼》APP的網友「冰兒」就和我們分享了他與新加坡獨特的緣分,以及自己的感想。以下為網友全文:

早年聽聞的新加坡是在中學時代的教科書上,那時還是懵懂的青蔥歲月,朦朧的記憶中殘存著模糊的印象:花園城市、亞洲四小龍之一。至於其它知識點早就還給了老師,有的拋諸腦後甚至扔到了爪哇國,丟得太遠了。

如今年逾花甲,不曾想命運之舟將我從南湖載到了南洋—— 新加坡。韶華荏苒,猶白駒過隙,彈指間,旅居新加坡已有幾度春秋,身處異國他鄉,平添人生感悟:小時候曾幻想人生像動畫,長大後又夢想人生似油畫,而現在只感慨人生是漫畫。沒想到自己和新加坡還有這等情緣。

入境隨俗,隨遇而安。在新加坡生活的這幾年裡,透過自己的耳聞目睹、經過新加坡眼的網友介紹、通過網絡媒體的傳播報道,總算身臨其境、或至少在表象上膚淺地感受到這裡的異域風情。竊以為新加坡的特色可圈可點:花園城市,名副其實;文明之都,實至名歸;智慧之城,指日可待。花開三朵,各表一枝:茲擇其主體,首談文明之花。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新加坡特色之一:就是聞名的文明之都。這主要體現在「敬」字上。

所謂「敬」,顧名思義,就是尊敬、敬重、敬愛及敬畏等意蘊。這不是簡單的幾個詞,而是深耕在新加坡人骨髓及靈魂深處的踐行。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多膚色;多宗教、多信仰;多元文化的國家:有新加坡人、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兄弟,還有數百萬計的外籍人士;有黃皮膚、黑皮膚和白皮膚;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有信奉佛祖、耶穌、上帝、天神的虔誠教民。

國之雖小,有容乃大。由此可見新加坡文明多元的特質,其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氣度鑄就它古今聯袂、東西合璧的人文底蘊:既有古代文明的傳承,又有現代文化的融匯;既有東方文明的氣息,也有西方文化的浸染。因此,相對而言,新加坡人的素養普遍較高,他們尊敬老人、敬重長輩:筆者曾多次得到路人的幫助,至今仍心存感激;他們關愛弱勢群體:這從城市建設中可見一斑,你若用心觀察街上的盲道、無障礙通道及升降電梯,你會發現新加坡人是多麼體貼入微,在新加坡,即便是一位樂齡老者,如果腿腳不便,但只要能掌控智能輪椅,即可隨意地暢遊全國各地。細節決定成敗,細微處更見精神:公交車站點,一位耄耋之年的老翁坐在輪椅上等車,我曾親眼目睹公交車司機為其鋪搭平板並推扶他上車,直到今天我對那位司機安哥還敬意滿滿;再看看他們有序排隊、禮貌行車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公序良俗,就懂得新加坡人講公德、守規則、敬畏律法的優良品質。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島國。720平方公里的國土,資源極度匱乏,卻養育著570萬人口。在人口密度如此稠密的環境里,新加坡人本能地遵循著蛙池效應和叢林法則,但人們更應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民眾散發著這種尊老愛幼、互敬互助、相濡以沫及文明禮讓的脈脈溫情。文明之都真是名聞遐邇、名不虛傳!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冰兒)

如果你擁有寫作分享的熱情,也歡迎在 《新加坡眼》APP「社區」一欄進行發帖投稿!我們將對精彩內容進行刊載,以便利大家閱覽交流。

社區投稿方式如下:

2.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合適的版塊編輯發布您的創作內容。

《新加坡眼》APP為大家提供創作平台,希望大家能夠在疫情中,一起通過寫作來對抗疫情中的壓力,體味分享生活五味。

編輯:WWT

— END —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三名男子涉嫌參與洗錢犯罪組織 周二被控上庭
  • 本田預虧六成 日產現25年最大虧損
  • 黃永宏:我國扮演中間人角色 無法左右大國決策但可誠實反饋
  • 女神卡卡星期天開唱掀時尚熱潮 閃亮前衛服飾需求增加四成
  • 應對近期冠病病例增加 本地一些企業已採取額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