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再发布每日疫情报告。
但是这并不等于不再公布疫情数据。
目前类似每周病例增长率、住院人群的年龄、重症情况都还是有公布,只不过是用图表形式展现
每日疫情数据,比如新增多少,接种率,重症人数,这些也都还是有更新,比如前日的情况如下
差别只在于,原本这些数据是有一份完整的疫情报告的。
但是现在,这份报告不再整理公布。
这个动作,引起了本地专家的关注。
事实上,最近新加坡专家对于本地的疫情走势以及共存局面很有说法。
咱们来看看。
梁浩楠医生:
新加坡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加坡的现阶段状态。
他认为,新加坡或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主要依据就是新加坡的重症新冠患者人数正在下降。
按照卫生部的统计图表,趋势如下:
1)病情需要吸氧的住院病人按年龄分布:20-39岁1个,40-59岁28个,60-69岁37个,70岁以上80个。
总数比(6日)高,但没有高很多。
2)病情不稳定需要在ICU观察的,现在主要都是60岁以上的人,还有12人。
相比前天是增加,但是跟11月相比已经好很多。
3)ICU的重症人数有减少,但问题在于其中的病人竟也有低龄孩子/少年。
按年龄分布:0-11岁1个,12-19岁1个,40-59岁11个,60-69岁16个,70岁以上14个。
整体来看,住院重症情况确实在转好。
而这种迹象,给了人希望。
梁浩楠医生表示,现在能有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高,以及受感染病例。
没有说很明确。
但现在新加坡可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接种率已经达到了98.7%。
受感染病例,明面上的人数有27万多。实际感染人数不明。
来源:todayonline
医生的意思是现在的局面,其实也达到了当局的设想,通过高疫苗接种率跟感染人群自然免疫达到疫情趋缓。
所以,梁浩楠医生认为现在新加坡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不管是什么说法,最近放心出门的人确实比前两个月要多了很多。
商店、景点的人气越来越旺,有的是看到疫情趋缓,所以出门。有的则是担心奥密克戎来了,措施会收紧,所以也出门。
机缘巧合之下,现在的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8月以来比较热闹的时候。
来源:todayonline
现在卫生部也停止发布每日疫情报告,这个动作看起来像是又往病毒共存挺进了一步。
从8月左右就开始呼吁,可以不用公布统计数字的本地媒体作者Salma Khalik,也发文支持了。
“疫情信息没什么意义”
“每日病例死亡没有公布必要”
这个作者倒是一如既往。
当初,新加坡宣布共存,但还是公布每日病例数字。她就曾发文表示,认为既然共存了,那么公布数字只是引起大家焦虑。
现在,新加坡朝“结束公布”又近一步。
她再次发文表示,新加坡此刻正处于将新冠当做地方流行病的过渡阶段,每日的疫情信息并没有什么意义。
来源:海峡时报
所以现在她的立场更高深莫测了。
一开始只是针对每日病例数字,现在“没有意义”的对象又包括了病例、死亡、重症情况。
卫生部目前只是取消疫情报告,还不是取消疫情数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