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据《人民日报》消息,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说,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而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他说:“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新加坡奥密克戎“第一波”
不断提高疫苗保护
同时逐步松绑解封
我们回来看新加坡的第一波奥密克戎疫情。
2021年12月在新加坡出现的这一波,是奥密克戎BA.1、BA.2,一直到2022年5月才开始缓解,到了8月才被BA.4、BA.5完全取代。
虽然奥密克戎2021年12月初就在新加坡出现,但是,开始出现规模是在2022年1月。我们就以2022年1月6日作为奥密克戎BA.1/BA.2波的开始,以6月15日作为这一波的结束。
在新加坡,与德尔塔波相比,奥密克戎波有两个特点。
首先,传播极快。根据我们的粗略分期,德尔塔大概维持7个月,出现大约22万起病例;BA.1/BA.2大概维持6.5个月,出现大约107万起病例。两波疫情时间持续差不多,但是BA.1/BA.2的确诊人数是德尔塔的五倍。
其次,病死率明显降低。根据“新加坡眼”分期和统计。德尔塔波病死率大约为0.363%;到了奥密克戎BA.1/BA.2波,病死率大约为0.051%,是德尔塔波的14%。
从德尔塔波到奥密克戎BA.1/BA.2波,新加坡持续推动疫苗接种。在德尔塔波开始的时候,新加坡全程接种率仅为37%,加强针接种尚未启动。
由于接种率赶不上德尔塔的传播速度,到了10月底,形成了德尔塔波的峰值。
德尔塔的出现,让人们蜂拥接种疫苗。到了德尔塔峰值期间,全程接种率已升至85%,加强针接种率升至21%。但是,德尔塔已造成不少重症和死亡,病死率高达0.363%。
在奥密克戎BA.1/BA.2峰值期间,全程接种率进一步升至92%,加强针接种率升至70%。到了BA.1/BA.2收尾期间,全程接种率仍为92%,加强针接种率已升至77%。
由于有了疫苗的保护,新加坡到了BA.1/BA.2阶段,重症和死亡降低很多,病死率下降至0.051%。
必须指出的是,新加坡的疫苗接种是以两个群体为优先,一个是高风险群体,包括老年人、有长期基础病的病患、先天免疫能力不足的人群,另一个是重点领域的职工,包括医疗领域、海陆空交通领域、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等,保证社会正常运作尽可能少受影响。
一步步渐进式开放
我们来看一看1月6日至6月15日,BA.1/BA.2这一波期间,新加坡做了些什么。
简单说,就是一方面提高疫苗覆蓋率,一方面给医疗资源增容,一方面逐步松绑各种防疫措施,稳健开放。
从今年1月6日起,低风险确诊病患抗原阳性之后居家72小时,之后,如果检测阴性,自行解除隔离;仍检测阳性的,必须继续隔离,直到检测阴性为止。已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如果到了第10天不论检测阴阳,皆可自行解除隔离;未完成疫苗完成接种的,到了第14天,不论检测阴性,皆可自行解除隔离。高风险的,或症状较重的,抗原阳性之后,仍须进行核酸检测,并由医生照顾。
从2月16日起,居家隔离/居家康复范围扩大,3至69岁阳性病患,不论疫苗接种状态,皆可居家康复。
从2月18日起,定期检测范围缩小,只有医疗、老年护理、幼童护理领域职工才需要进行定期检测。
从3月29日起,堂食和社交活动从5人限制开放至10人,户外不强制戴口罩,居家办公比例压缩至25%,大型活动人流限制放宽至75%
从3月31日起,启动海陆空VTF“接种旅客旅行框架”,已全程接种疫苗的旅客,入境新加坡前后免一切检测、免隔离。
4月19日,卫生部宣布,可以配发辉瑞口服药Paxlovid的私人诊所增至36个。
4月29日,取消场所码TraceTogether,进出各种场所不再扫码,堂食和社交活动不再设限,取消居家办公强制要求,取消所有活动人际安全距离要求,恢复大型活动,不再限流。
5月18日,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在辉瑞/复必泰、莫德纳、科兴的基础上,提供重组蛋白疫苗Nuvaxovid。
6月14日,解除所有夜店和娱乐场所的限流要求,顾客不再需要出示阴性检测证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