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財爺」提議向新加坡取經 學習如何將人民打造成職場香餑餑

2022-12-12

2019年以來,經歷政治動盪、《國安法》上路及冠病清零等事件衝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是否朝不保夕,持續成為國際熱議話題。

上述背景加上全球性因素,導致香港面臨嚴重人才短缺。如何為當地公司提供所需人才,是當務之急。

香港前財政司長曾俊華為此建議,香港應考慮學習新加坡在全國範圍實行的技能創前程培訓計劃(SkillsFuture),確保港人掌握正確技能,讓他們成為職場香餑餑、全球爭搶的人才。

他在《南華早報》今日(1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中指出,根據香港人力招募網站JobsDB最新發布的《招聘、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香港有68%的受訪公司認為過去一年的招聘過程,比過去五年艱難。

這些公司集中在金融、市場行銷和工程等領域,但幾乎各行各業的僱主都難以找到經驗與技能匹配的員工。

與此同時,JobsDB的另一份報告卻顯示,儘管有61%的受訪員工關注疫情後的人力市場變化,僅有27%認為自己應該學習新技能,以因應數碼轉型。

他說,香港僱主普遍上以提供更好的薪資福利、對員工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從國外徵才等方式應對人才短缺,但他不認為這能解決疫後經濟中,技術要求變更所導致的人才短缺問題。

相反的,更有效的解方應是要求企業協助其員工掌握新技能。

他表示,香港必須透過為勞動隊伍提供再學習及技能提升機會,建立屬於自己的人才庫,同時確保教育體系能培育出「對的人」。

其中,新加坡每年一度發表的《未來經濟技能需求》報告就特別被曾俊華點出,建議港府參考相關做法。

香港經濟近年來深受政治動盪及疫情等因素衝擊。(法新社)《未來經濟技能需求》為精深技能發展局去年起推出的常年報告,旨在讓國人了解未來經濟的高需求技能,吃香的可轉移技能,協助他們做好職業與培訓規劃。

簡單來說,就是告訴國人未來哪些行業最吃香,應該學習掌握哪些技能,以便將來在職場能更無往不利。

曾俊華表示,這份報告可以幫助新加坡人規劃技能發展。

「(新加坡《未來經濟技能需求》)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監測全球範圍、地區以及本地的商業模式及運作趨勢,最終聚焦數碼、綠色和關護經濟作為新加坡經濟成長的三大領域,以及相關行業所需的優先技能。」

「這份報告也詳列了和未來經濟機會有關聯的工作崗位及課程,近期更進一步推出精深技能分析、工業4.0轉型所需技能的趨勢,以及讓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員工透過再學習或提升在職技能來保持競爭力。」

他呼籲香港應儘快採取類似新加坡的技能培訓計劃,宜早不宜遲,以應付人才短缺問題,保障香港市民的未來。

「這是確保香港社會永續發展及包容性的唯一途徑。」

新加坡近年來通過「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計劃協助國人再培訓及提升技能,以因應市場趨勢。(聯合早報)

新加坡透過《未來經濟技能需求》報告勾勒未來經濟趨勢中熱門的工作崗位及所需相關技能。(聯合早報)

曾俊華在2007年至2017年期間曾擔任香港財政司長。

2017年,被一些人視為中間派,獲得泛民主派和部分建制派支持的曾俊華宣布參選香港特首,但民調最高的他最終仍在「小圈子」選舉中敗給後來擔任特首的林鄭月娥,至此引退政壇。

曾俊華過去曾任職香港財政司長近十年時間。(曾俊華臉書)去年有多達66萬國人透過補助提升技能 據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統計,該單位2015年創辦以來,獲得幫助的國人逐年增加。

單在去年,就有66萬人透過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的各項補助提升技能,比前年多出逾兩成,為歷來新高。

當局去年首度推出《未來經濟技能需求》報告,讓國人了解未來經濟的高需求技能,並協助他們做好職業與培訓規劃。

第二份《未來經濟技能需求》報告也已於上個月22日發布。除上述資訊,今年該報告還增添了面向熟齡雇員的內容。

報告指出,本地居民勞動群體當中,約半數是年齡40歲至59歲者。

因此,今年的《未來經濟技能需求》亦嘗試為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雇員提供培訓及轉換跑道的選項和建議,協助他們提高在職場的伸縮性,並把握未來經濟機會。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冀壯大閱讀文化 八書店聯手推出一站式網上平台
  • 兀蘭醫療園新設兩專科診所 惠及北部35萬名婦幼
  • 明年小一新生報名活動 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
  • 達邁和光洋小學將在2029年 分別搬遷到淡濱尼北和坎貝拉東
  • 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推出流動咖啡車 感謝交通工友的付出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