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法制!
短短50年時間,新加坡就從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為第一世界國家。在東南亞各國中,是名副其實的已開發國家。
帶領新加坡獨立壯大的李光耀,這個不折不扣的大功臣,也受到多國領導人的誇讚。
對於新加坡的成功,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馬六甲海峽造就了新加坡,也有人說李光耀打造了新加坡,還有人認為這都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潛移默化……但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眼中:「 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麼所謂的國學和儒家文化! 」
英國女王去世
新加坡領導人悼念、降半旗、國會默哀……
可能一些小夥伴會不認可李光耀說的這句話,但如果你真的去了解新加坡和李光耀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就能明白,新加坡與英國的糾葛有多深,聯繫有多緊密!
日前,英國女王深夜去世,不少新加坡民眾自主發文悼念。
第二天一早,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文悼念:英國女王的逝世令人深感悲傷……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副總理王瑞傑、黃循財等紛紛發帖留念.
女王葬禮當日, 新加坡全部政府部門降半旗 ,而上一次新加坡降半旗,正是開國總理李光耀去世之時。
當時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就曾致唁電,並表示 李光耀堪稱現代新加坡之父。 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把他稱之為是 蘇伊士運河以東唯一的英國紳士!
9月12日,新加坡國會復會時全體默哀一分鐘。
就連英國國會的下議院議員,新加坡公民都可以參選,還能在英國的所有選舉中投票!
信息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gaporean_nationality_law
由此可見,新加坡與英國的聯繫之深。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和英國的淵源很深
再說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他自幼接受英式教育,學習英式思想長大。受到英倫文化浸染的李光耀年幼時成績就非常優秀,12歲就考入新加坡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
二戰時因日本攻入新加坡被迫輟學,等戰爭結束後, 李光耀立刻申請前往英國留學,順利獲得獎學金,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 。而後轉學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專業,還在倫敦獲得職業律師資格。
英式教育以及英國的法律構成了李光耀的主要價值觀。從他成為新加坡的領頭人的那一刻起,就將自己接受過的英式教育結合自身的思想,應用在了治理新加坡上。
新加坡的政體、法制、文化等
都沿襲英國
身為 多元種族融合的新加坡 ,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種族、習俗文化、語言特點,哪怕華人是當時也是現在的新加坡最大的種族,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早已在新加坡這個小港口有著融合的趨勢。
為了讓各民族人民適應文化、語言, 李光耀決定啟用英語為官方用語。 在當時,英國憑藉出色的實力,在全世界殖民,英語也因此成為全球化語言。
除了官方語言選擇英語外, 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以後,就承襲英國的國會政府制度,一直到現在。
新加坡的法制,也承接著英國遺留下的制度。尤其是鞭刑和死刑,一直到現在新加坡都沒有廢除。
萊佛士爵士奠基
英國殖民走時留下完善的制度
新加坡的成立,奠基人正是英國人萊佛士 。是他首先登陸了新加坡島,並藉機讓新加坡獨立,建造自由貿易港口,借馬六甲海峽大力發展,讓新加坡成為東西方海運交流的關鍵點。
萊佛士雕像
19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取代東印度公司的管理,也讓曾經的混亂、罪惡一併驅逐。對於英國來說,殖民新加坡的目的就是賺錢,一個動盪不堪的新加坡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英國殖民後,藉助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把這裡鍛造成了一座非常輝煌的港口城市。自己獲利的同時,也讓新加坡有了大發展。
新加坡獨立的時候,英國在這裡開辦的一系列工廠以及相應的物資和技術都保留下來,也為新加坡留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這讓新加坡「照葫蘆畫瓢」很快走上正軌。
這也難怪李光耀曾說:「 很慶幸是英國殖民新加坡,對於他們的離開,我們心懷感恩。 」
總結
新加坡和英國有著一百多年的緊密聯繫,對新加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獨立後的新加坡,能夠發展的這麼快速,和英國當時打好的基礎不無關係!
甚至可以說:英國,在某方面上塑造了新加坡 !通心粉們,對於此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603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37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