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土地少,沒有農業,基本所有的食品都要靠進口,自己做飯成本很高。到小販中心用餐基本4-6新就可以填飽肚子了。當然,不同地方的小販中心價格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食品在有冷氣的小販中心就會相對比較貴,越大景區的小販中心就越貴(嗯,這點和國內是一樣的)。
圖片來源:網絡
2、新加坡地方很小,大多數人都居住在組屋,組屋社區都有自己的小販中心,這就類似國內的大排檔,小吃街,所以有足夠條件安排大眾就餐,這本就是一種很便民的措施。
3、在新加坡,除了主體的華人外,還有大量的歐洲人、泰國人、印度人等,加上這裡的經濟繁榮,在小販中心幾乎可以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4、小販中心是由新加坡政府統一組織的,因此國民不會擔心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新加坡的餐廳,小販中心經常會被突擊檢查,任何不滿足標準的餐廳都會受到嚴懲重罰。
圖片來源:網絡
5、上世紀後期,新加坡提出了「無煙城市」的概念,除了傳統的污染,油煙都被禁了。所以在新加坡安裝抽油煙機是需要去申請相關執照的,非常麻煩,成本也很高。另外,在新加坡租房子,合同里都會註明不可煮或可大煮、小煮等情況。
6、在新加坡人們生活節奏很快,大多都工作很忙碌,很多新加坡人認為與其花時間準備一日三餐,不如將這些時間用來加班掙錢更划算。
圖片來源:網絡
7、新加坡此前作為港口城市吸引了大批男性勞工,這些勞工居住在狹小的房屋內,根本沒有地方做飯。
所以小販中心是新加坡人解決一日三餐的首選。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