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泰:為何華教新論述難產?

2023-01-21

2019年時任董總新領導層結合與教總、獨大與16個團體聯合發起「華教新路向」系列活動,為華教發展找到新論述和發展方向。幾年下來辦了各種講座,找來專家學者們寫了不少關於華小、獨中及華教路線的文章,更在董總行政部成立了進行跨族群工作的小組,試圖為華文教育發展、獨中教改以及華文教育論述注入新活力,打破華文教育發展停滯的現況。

董總領導層很清楚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結構的改變,如今華教發展缺乏新論述,導致學校、董事會、家長、校友、學生和社會大眾之間出現了各種斷裂的情況,這不只是讓華教失去了過去那種一呼百應,萬眾一心的強大號召力,社會上更形成一種對華文學校及華教組織工作者的不信任和批判,更使得華教的未來充滿變數。

個人認為華教無法產生符合今天社會經濟文化脈絡的新論述,其根本原因是華教發展至今,論述與實際斷裂所致。這是一個很抽像的課題,如果用哲學的語言來說,就是唯物和唯心的衝突,造成華教論述失去著力點而無法發揮所期待的意義。

傳統的華教論述利用族群、血統、文化等想像的語言及文字將華文教育與華人社群產生聯結,發展出一套華校是華人文化傳承的根基、華人就必須要學華文的「正統」華教論述。這種以民族情感作為媒介的論述就是唯心導向的產品,在這類論述下,華文教育與華人社會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產生連接,使得大家相信捍衛華文教育成為所有華人必須要做的事情,凡是對華文教育有不同想法的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然而在華人社會是一個務實的群體,即使口中說著民族大義和文化傳承,但內心真正相信的是績效和功利,是一種偏向唯物導向的思維模式,這種情況尤其在為下一代的教育做選擇時一覽無遺,也因為這樣,由過去到現在有不少的華人社會領袖在支持華文教育發展的同時,卻將孩子送到英校等其他源流教育系統的弔詭情況。

為了與英校等體系競爭,華文教育現場的仰賴紀律、成績等績效,因此績效是主導華文學校運作的基本要素,所謂的民族情感和中華文化傳承只是學校績效導向的包裝紙,這種情況在華人人口數逐漸下降,華校友族學生百分比越來越高的今天,所謂的民族大義和文化傳承該如何說明這樣的情況?因此過去的華教論述顯得蒼白無力。

無奈的是華社對於今天華教論述與學校務實運作有一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已經對民族大義和文化情感產生疏離,卻又認為功利務實太過庸俗而不願意坦然面對,形成了論述上擁抱民族大義和文化情感,行為上卻關心的是孩子未來是不是能夠在這個社會上占據好的位置,生活過得比自己更好的斷裂狀態。

其實母語教育是一種選擇,並沒有對錯,只是這種情況讓打從心裡相信民族大義和正統中華文化傳承的華教支持者無法忍受,所以「香蕉人」這個標籤出現了,「華人就應該會華文」這種論述也從中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華人社會瀰漫一種凡是看不懂華文,不會講華語的華人都會被取笑、看不起的氛圍,但事實上到社會上面對工作和生活後,不懂馬來文、英文的華人反而變成小丑。

如此發展的結果就是中文至上的思維在大家心裡那個務實的態度下逐漸被瓦解,所以在國家推動英化數理的時候,華人家長一片支持。今天所謂的都市型獨中更是以英文傳授數理科,董總也只能默默讓這些學校的學生報考統考數理英文試卷,這統考作為華文學校的統一考試這種說法有著根本上的相悖,但知道的人都失語,只能沉默以對。

為了回應群眾的務實主義,華社也有現一種以中國崛起,中文未來將成為世界最重語言,大家更應該學中文的論述,只是現實是中國人仍然擁抱英文,連中國的英文補習班都可以做到在美國上市,讓人不禁覺得這個喊了超過二十年,未來中文地位高漲的論述有一種狼來了的感覺。

進入2023年,華教發展必須面對本土化的思考,過去的民族大義和文化正統在今天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結構變化下已經不符合事宜,而我們也不該毫無底線的將中國官方標準視為唯一正統。

即使中國趕英超美成為世界第一強權,它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簡單讀寫華語,並且溝通馬來文、英文的馬來西亞華人,而不是個中國文化底蘊深厚,能引經據典,卻不能溝通英文和馬來人的華人,畢竟這種能夠表現文化正統的中國人數量怎麼也比馬來西亞整體華人人口還多不是嗎?

或許,在發展新華教論述之前,華社更應該要問什麼是馬來西亞華人?只有重新反思和弄清楚自身的文化以及與所身處環境的關係,重新定義「馬來西亞華人」這個名詞,並賦予本土化的意義和內涵,新的華文教育論述才能夠產生,否則只是緣木求魚,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


相关文章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泰國父母自製家庭色情片 九子女全下海最小十歲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
  • 柬埔寨種植園發現遺留炸彈 逾百枚仍未爆炸
  • 安華訪俄重提MH17事件 稱普京承諾願配合獨立調查
  • 美國關稅政策或致泰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放緩 泰國國家銀行將提供支援
  • 頑劣貓咪多次「襲警」 泰國警方將它逮捕拍下「嫌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