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冒犯古埃及人」 英博物館禁用「木乃伊」一詞

2023-01-24

(倫敦23日訊)為了表示尊重,英國部分博物館在形容古埃及人遺骸時,已陸續停用「木乃伊」(mummy)一詞。館方指出,這個詞是「非人化的」(dehumanising),會讓人聯想到「可怕的怪物」,對古埃及人不尊重,而且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全英國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部分博物館,近期陸續停用「木乃伊」來形容古埃及遺骸,並轉採用「木乃伊化的人」(Mummified person)或「木乃伊化的遺骸」(Mummified remain’s)。

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木乃伊」對那些死去的人來說是去人性化的,並將人類遺骸視為標本,而且是對英國殖民歷史的不受歡迎的回顧。

大英博物館指出,希望此轉變能向訪客強調,他們看到的展品是曾經真實生活過的人,「木乃伊」這個字對3000多年前的死者「不尊重」。

而紐卡索大學的北大博物館則表示,已對館內西元前600年的女性木乃伊里托魯(Irtyru)使用新稱呼,藉此承認英國過去殖民剝削的歷史,並給予她應有的尊重。

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也跟隨其他博物館的腳步,將古埃及人遺骸標籤上「木乃伊」一詞上除了。館方發言人表示,如果知道遺骸的名字就會直接用該名字,若不知名就會以「木乃伊化的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或人」稱呼。

報導也提到,由於市場上充斥著恐怖B級電影,導致「木乃伊」這個詞已和可怕怪物聯繫在一起,例如1932年的電影《木乃伊》(The Mummy)。。北大博物館對此指出,關於木乃伊詛咒的傳說和描繪超自然怪物的電影,會破壞他們的人性。

據了解,「木乃伊」一詞至少從1615年開始在英語中使用,被某些人認為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因為這個詞起源於阿拉伯文的「mummiya」,意指有防腐作用的「瀝青」(bitumen)。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


相关文章

  • 地緣政治持續緊張 歐洲旅遊業夏季充滿不確定性
  • 馬六甲海上出現水龍捲 向岸邊移動嚇壞民眾
  • 新馬第二通道油站發生槍擊案致一死 馬國警方逮捕三嫌犯
  • 日本7月5日將有大災難? 預言作者沒那麼神准
  • 低價出租逾十年換來垃圾滿屋 馬國房東收房驚見災難現場
  • 柬埔寨請求聯合國將與泰國邊境衝突列入議程
  • BMI就是KPI! 馬國反貪會:官員太胖不能升職
  • 新山破獲大型跨國毒品集團 獅城男涉案被捕
  • 印尼知名DJ躺鈔票堆炫富 稱看到這些錢「內心瞬間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