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部在李顯龍總理與安華會談後發表了一則文告,其中有一個關鍵詞,點出了兩人的會談不只是兩位的老友的見面那麼簡單。
李總理和安華在會談中再次肯定新馬之間「久遠且不變的友誼」。引號中的這句話飽含著兩國關係的起起落落、風風雨雨,彼此都離不開對方,兩地人民的感情和地理上的親密標誌著兩國「合則雙贏,分則雙輸」。
近三年的疫情更凸顯彼此患難與共的重要性。過去兩國外交中的一個重要機制: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因疫情而停頓三年,上一屆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於2019年4月在馬來西亞布城舉行,下半年將在新加坡召開,政府期待安華屆時到來時,兩國間的合作計劃當有更多實質進展。
過去三年,馬國國內政權幾經更迭,兩國合作也很難展開。
安華此次來訪,一日之間馬不停蹄,從哈莉瑪總統、李顯龍總理及一些閣員,該見的都見了,而且都不只是禮貌性的會見。
李總理說,兩國政府多年來幾乎在所有領域加深合作,包括在衛生、教育、文化、供應鏈韌性和互聯互通方面。
新時代帶來新的合作契機,只要有心,如此親密的近鄰可以不斷開拓合作的空間。
新馬是彼此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海外投資來源,直接投資額超過560億新元。
安華說,兩國不應讓任何課題留待解決,並應該盡力推進關係,為兩國人民謀福祉。這話說得好,有問題即刻提出來,迅速解決,不拖延,不婆婆媽媽。但這考驗彼此的合作態度和工作效率,同時也須視課題的長遠影響。
兩國關係難免有些問題必須從長計議,尤其是馬國國內政治比新加坡複雜得多,馬政府在一些涉及敏感性的課題上也受到在野黨的掣肘,對此,新加坡也能理解。
安華指出,糧食安全也可成為新馬合作的領域之一,馬方將尋求新方以馬來西亞為生產腹地,從事有利於兩國的生產。馬國首相既然開口了,相信馬方已有更具體的想法,這是惠及雙方的建議,一場疫情使糧食安全上了新加坡的重要議程。
兩國也將探討以新加坡全國數碼身份制度為起步,推行跨境的雙邊和區域身份相互識別,這顯然有助於兩國人員的來往通關效率,早就應該落實。
安華也指出,新馬之間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課題,但友好的鄰國之間應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而過程中雙方肯定有得也有失。
馬國領導人能夠坦率的表示雙方合作肯定「有得有失」是一種積極的表態,為雙方所認定的新合作領域,製造友好的合作氛圍。
兩國合作領域廣泛,彼此取長補短,才能在「有得有失」的互相諒解下,推動彼此關係。
雙方都能夠「興、旺、發」,才是兩國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