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報導,貴州省銅仁一名女子近日出嫁,在出嫁前拍了個視頻,透露自己即將遠嫁到2000公里外的唐山,根據家族「哭嫁」風俗,她需要記的哭嫁詞有厚厚一疊,總共多達4本。
她表示,母親還特地給她做了個哭臉帕,而哭嫁首先要從最親的人開始哭,哭父母親、哭親戚甚至還哭到了殺豬匠,一連哭了許多天,最後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哭新郎忘詞了。
據了解,「哭嫁」是中國某些地區或民族的嫁娶傳統,例如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在出嫁之日,少女會在離開娘家時會唱哭嫁歌,無疑是最富特色的一種婚嫁儀式。
哭嫁源於古時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
雖然現今婚姻自由了,在結婚時仍會有哭嫁,但這僅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此外,哭嫁歌都是少女於出嫁前夕,在娘家向老婦學習的歌曲,內容除了訴說父母養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誼和離別之苦,主要是咒罵把她娶去的男家的人,因為傳統婦女命途多舛,出嫁可謂一生苦難之始,所以她們在離娘家時,先要罵盡這一生的悲涼。
另外,土家人早期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
不過,這些歌謠大多是口耳相傳,很少以文字紀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
根據百度百科,哭嫁之風現已在大多數地方消失,只在某些特定區域例如重慶的黔江、石柱、秀山和湖北的巴東、長陽等土家族人生活的地方還可見到。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