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我們沒閒錢!整體生育率降至1.05歷史新低

2023-02-25

不像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所說的那樣,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指出,新加坡的財政預算中沒有「閒置的資源」,必須把資源導回疫情期間暫停的項目。

黃循財2月24日總結財政政策辯論時,反駁梁文輝的論點。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2月24日總結財政政策辯論時,反駁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的論點。(gov.sg視頻截圖)

梁文輝在22日的辯論中提到,政府早前承諾,為應對冠病疫情投入1000億元的款項,但是最終只花了720億元。而這720億元中,400億元來自儲備金,320億元則來自2020年至2022年的財政盈餘。他因此認為,這意味著新加坡的財政預算中有「閒置的資源」。

針對這一點,黃循財說,梁文輝藉此推斷新加坡有320億元的剩餘資源,這是錯誤的。

他解釋,在疫情期間,新加坡的社會和經濟處於一個截然不同的情況。當時,許多預先策劃的項目和活動都不能如期進行,因此政府把這些資源用在較緊急的項目上,那就是對抗疫情。如今疾病暴發應對系統已調回綠色,這些資金必須導回原本的用途。

他強調:「我們沒有閒置的資源」。

經濟發展是為了

增進人民福祉

發展經濟不只是為了經濟增長,而是要通過經濟發展增進新加坡人民的福祉。

黃循財回應各界對政府是否從倡導增長改為倡導資源再分配時指出,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經濟策略上向來採取平衡的做法。

「我們仍注重把經濟的餅做大。因為唯有這樣,新加坡人才能為自己和家人開創更好的生活,我們也才有進行再分配所需的資源,加強社會契約,全民共同前進。」

黃循財指出,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經濟策略上向來採取平衡的做法。他說:「我們仍注重把經濟的餅做大。因為唯有這樣,新加坡人才能為自己和家人開創更好的生活,我們也才有進行再分配所需的資源,加強社會契約,全民共同前進。」(白艷琳攝)

外部環境的挑戰日益艱巨,追求增長並不容易。黃循財說,大國競逐全球經濟主導權,競爭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持續下去。不過新加坡也處於有利地位,投資、資本和人才正流入新加坡,新加坡也把握這些機遇,增強價值提案,為新加坡人創造更多就業和機遇。

「在新加坡,看的不是親商或親企業、倡導增長或倡導資源再分配,而是我們所有人,僱主、工會、政府,共同努力,推進新加坡人的福祉,為我們和子孫後代打造更好的未來。」

新加坡2022年

居民整體生育率

降至1.05歷史新低點

新加坡2022年的居民整體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只有1.05。

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24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總理公署開支預算時,透露上述數據。

同世界上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多年來呈下滑趨勢。英蘭妮指出,2022年是虎年,也是華族傳統上較少生育的年份,這是新加坡居民整體生育率跌至歷史新低點的部分原因。

新加坡2022年的居民整體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檔案照)

除此之外,生育率下滑也與環球和社會趨勢有關。新加坡人對結婚和生兒育女仍有強烈期望,但更多人選擇遲婚,更多夫妻延遲生育或生育較少孩子。與此同時,新加坡居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從1980年的72歲,提高至如今的超過83歲。到了2030年,預計四分之一的新加坡公民是65歲及以上。

人口老齡化將帶來多項挑戰。英蘭妮指出,隨著公民勞動隊伍增長放緩,維持經濟增長將越來越困難。少子化和家庭結構縮小也會造成看護需求增加。更多新加坡人將面對養育年幼孩子和照顧年長父母的雙重壓力,而目前這已是常見的現象。

新加坡社會也趨向多元化。近年來,每三個公民婚姻中,就有一個是跨國婚姻;每六個公民婚姻當中,約有一個是跨種族婚姻。英蘭妮強調,我國必須將多元文化視為身份認同的核心,並且將它作為新加坡人的強項。

新加坡將從四大方面應對上述人口挑戰。這包括繼續支持新加坡人結婚和生養子女、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良好發展機遇、加強社會凝聚力,以及善用有限資源並繼續妥善地為新加坡人規劃未來。

將售地所得當收益

不太可能超過目前政府所得

將售地所得當做收益,不存入儲備金的做法不太可能超過目前政府通過儲備金凈投資回報貢獻所得,政府也相信目前的方式更可持續。

黃循財在回應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潘群勤在參加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時的提議,做出上述看法。

目前國家售地收益會放入儲備金並用來進行投資,通過NIRC為政府預算案提供收入來源。(關俊威攝)

潘群勤日前在辯論中提出售地所得不應存入國家儲備金,而是把所得除以租賃期當成政府收益。換言之,一塊99年地契的土地每年能為政府帶來約1%所得。她說這種做法與儲備金凈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簡稱NIRC)相似。

黃循財指出,這種替代方案所產生的收入不太可能會超過目前政府售地後一段時期所得。目前國家售地收益會放入儲備金並用來進行投資,通過NIRC為政府預算案提供收入來源。

他說,這麼做的效果是政府每年能支出超過1%所得,因為我們謹慎投資儲備金,產生長期的回報,政府能使用其中一半作為支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黃循財說:「我們相信這是能更可持續地從土地中獲取價值的的方式。通過進入政府經常收入和儲備金凈投資回報貢獻,對我們現在和將來都有好處。」

【國會觀察】緩下腳步

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進行了兩天,雖然24日還要繼續,但絕大多數有意參與辯論的議員已發言,辯論也接近尾聲。和一年前的辯論相比,2023年朝野之間針鋒相對的火藥味少了,幾乎不見議員有激烈的觀點撞擊。比起2022年貿工部長、人力部長都「加入戰局」,2023年參與辯論的政治職務者至今只有一位高級政務部長和一位政務部長。

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反對黨對今年的預算案內容持肯定態度。多數工人黨議員肯定政府的扶弱政策,採取的基調多為補充一些觀察或重申過去提過的替代政策,或從宏觀層面就社會契約和唯才是用等理念做陳述。

這場看似「沒有辯論的辯論」,也不只是走過場。兩天下來發言的50多名議員,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課題。

23日的辯論中,官委議員莎希拉(Shahira Abdullah)為未婚單親媽媽請命,她們得邊帶孩子邊謀生計,卻因政策條規不能獲得在職母親子女估稅扣稅和家長稅務回扣,這影響的不只是母親,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社會流動機會。

莎希拉所言不無道理。如果要社會更包容、儘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在同個起跑線上,就應設法解決客觀因素對孩子成長所造成的限制。工人黨議員何廷儒(盛港集選區)談到同個課題時也說,如果為了避免鼓勵單親家庭而導致未婚媽媽的孩子處於劣勢,或迫使未婚媽媽倉促投入未必合適的婚姻,日後可能還會引發家庭問題。

工運議員也在星期四的辯論登場。2022年中借調到全國職工總會、首次以職總副秘書長身份參與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的總理公署政務部長陳國明,列舉發動雇員接受技能培訓碰到的挑戰,也彙報了企業培訓委員會的工作進展。他強調,在更新社會契約的過程中,加強勞資政關係、建立韌力的重要性。

職總另一位副秘書長、國防部高級政務部長王志豪也說,勞資政三方在年長雇員退休保障課題上,通過磋商達成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並及時、有效地落實,反映勞資政協作關係多年建立起的高度互信和價值。這既是新加坡的比較優勢,也是社會優勢。

作為國際都市,新加坡的生活步伐本就不斷加快,近年冠病疫情來襲,以及國際局勢動盪和通貨膨脹等外部因素,更讓這個處在浪尖的小國倍感挑戰艱巨。陳澮敏(義順集選區)發出感嘆,在追求經濟增長和高生產力的同時,如果人民越來越焦慮和不快樂,是否應該考慮不一樣的進步模式、放慢經濟增長,讓大家能「緩一緩,慢下腳步,嗅一嗅玫瑰花香」?

身心富足,不失為人民應擁有的更崇高追求。然而,能不能慢下腳步,並非新加坡能自己說了算,很大程度還得取決於外部局勢。我們能做的是共同前行,也許一些人腳步快,一些人腳步慢,但總能發揮互補作用,彰顯更新社會契約的精神。

是2022年的激烈辯論也好,今年的相對和氣也罷,議員們提出的課題雖各有側重,卻始終離不開如何讓新加坡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體現社會關懷。能否在各項訴求之間取得良好平衡,還得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星期五對辯論的總結。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拒絕公開馮德萊恩與輝瑞總裁通信 歐盟法院:做法不當
  • 怡豐城平價超市開設本地首個韓國樂天瑪特賣場
  • 樟宜東商業休閒區 中轉旅客新興聚集地
  • 武吉班讓輕軌鳳凰站電梯故障九小時 居民申訴不便
  • 亞洲首家!國大心臟中心 招募病患尋罕見心臟病根治法